返回

第五章:磐石无音与宿舍魅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磐石无音与宿舍魅影 (第1/3页)

    蜀州城的晨光,一如既往沉厚凝滞,带着擦不净的湿意,如同厚重的、吸饱了水的绒布,蒙在口鼻之上。裴凡生站在蓝湾苑十七楼落地窗内侧,厚重的深咖色窗帘缝隙透出的一线天光,将他的身影切割成明暗分明的两半。

    他面前的“零识”平台控制界面上,一个纯黑色的方形标识正在旋转加载,如同吞噬光线的黑洞。片刻后,一份盖着电子印戳的EDC正式文件出现在主屏幕上,冰冷而简洁的标题如同一份判决书:《针对“磐石”小组“星火钻探遗址相关数据模型重建可行性探讨”项目申请的复核意见及决议(编号:SS-EDC-REP-0852)》。

    发送方标注着冷硬的代号:红杉 (CEDC-SZ)。

    裴凡生没有立刻点开。他的指尖在轨迹球鼠标冰凉的金属外壳上停顿了一瞬,呼吸微不可察地沉静下去,如同潜入深水。窗外城市清晨的车流声、远处工地隐约的敲打声似乎都瞬间拉远,房间里只剩下服务器风扇低沉而持续的嗡鸣,如同巨兽在低阶休眠中平稳的呼吸。

    点击。

    文件内容以毫无感情的官方风格铺陈开来:

    **收件方:裴凡生博士(EDCC-SG-PFS01)、王飞翔探员(EDCC-SG-WFX01) - “磐石”小组成员**

    **发件方:蜀中异常事件处置协调处 - 负责人(代号:红杉)**

    **事由:关于你方提交的《蜀中“星火”钻探遗址及邻近区域地质应力场稳定性长期数据模型重建可行性探讨(初步)》提案(编号:SG-DEEPROC04)的审核结论**

    ---

    **复核依据**:

    1. 遵循联合EDC全球异常生物数据库(GADB)北极核心枢纽最新指令(指令索引:【GADB-DIR-7790】),结合EDC最高收容委员会针对“EDC-079 ‘旧食’”事件定级裁定书(裁定号:【SCC-RUL-0429】),明确判定:涉及目标(EDC-079)已达成最高标准物理隔绝——“铁幕”程序封存状态稳定,污染扩散风险被绝对遏制,核心威胁源头宣告冻结。依据标准收容后续处置协议(Protocol Kappa-7),该事件已完成物理层面的闭环处理。

    2. “磐石”小组的核心职责范围经【GADB-DIR-7790】指令严格框定:一级职责为维持基地封闭整修相关社会面舆情稳定可控,二级职责为外围物理隔绝设施及环境安全状态持续监控(直接关联“铁幕”本体状态),三级职责为地方资源协调支持通道(仅限紧急事态触发)。

    **具体审核意见**:

    * **关于提案中“非典型高能空间频率信号”及“疑似非自然空间扰动”推论:** 审核委员会对该推论方向的技术路径与理论溯源进行了审视。其核心论点——即通过地表应力历史数据逆向推算以捕获微观层面“异常空间应力累积”(报告中引用的所谓‘DL系列点位关联性’)——因缺乏直接可观测的、具备统计学显著差异的高强度物理证据链支撑,其论证基础薄弱。尤其该推论与此前已被EDC全球数据库归档、并由最高收容委员会依据海量实地数据做出的**事件最终定性(人为操作失误+异常生物活化泄露叠加)**存在根本性逻辑冲突。委员会认为,该理论模型更多基于单点偶发性超低值(且可能由复杂地质环境活动或设备瞬时故障引起的)数据噪点的过度解读,具备高度的理论臆测性质,不符合EDC优先事项级别下资源分配所需具备的‘现实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标准。**结论:不予支持其作为驱动资源消耗项目的理论支撑。**

    * **关于申请资源项目:**

    * *地方地质/水文/地震公共数据库高级查询权限:* 目标过于宽泛,未能精准锁定需求核心数据模块及其与当前小组核心职责的直接关联。申请驳回。

    * *“星河二号”计算集群算力调用:* 当前小组授权级别(III级黄)无跨院校高性能计算资源调用权限。资源协调路径超规。申请驳回。

    * *无人机地貌扫掠(遗址正上方区域):* 目标区域(基地入口及周边山体)已纳入“铁幕”外围标准监控体系(定点/定时红外及可见光成像覆盖)。当前小组监控报告显示该区域物理状态稳定且受控,无任何异常形变或活动迹象。重复性资源投入缺乏必要性支撑点,且申请目的解释模糊。**申请驳回。**

    ---

    **最终决议**:

    1. 提案**整体驳回**。所有申请项目不予批准执行。

    2. 重申“磐石”小组成员的权限边界:全力聚焦既定核心职责(舆情监控、外围安全保障、常规状态报告),**严格遵循【GADB-DIR-7790】指令约束,不得擅自开展超出授权边界或关联性不明的探究性、资源消耗型项目申请**。

    3. 该决议为终审裁定。执行反馈确认要求于24小时内回执。

    ---

    **蜀中异常事件处置协调处 - 负责人 (红杉)**

    **时间戳:[系统生成]**

    文件末尾,那个血红的电子印戳图案下方,“不予批准”四个字冷硬如铁。

    裴凡生的视线扫过那冗长冰冷的公文,目光在那行“不具备现实可能性与可操作性标准”和“理论臆测性质”的评语上短暂停留。嘴角绷得极紧,几乎形成一道刻进皮肤的锐利直线。没有叹息,没有多余的表情。眼底深处,一丝如同被极低温冻伤的冰蓝色火焰无声熄灭,化为更幽深纯粹的暗影。

    他抬起右手,食指在屏幕上那个血红的电子印戳上轻轻一点。系统弹窗跳出:“确认接收并理解决议内容?【是/否】”。

    指尖按下。

    [信息回执 - 发送:裴凡生 / PFS01:接收并确认理解指令内容。]

    屏幕上光芒熄灭,只留下深色的“零识”平台基础界面。窗外,蜀州城的晨光已经铺满街道,在建筑玻璃幕墙上刺目地跳荡着。基地方向被高大的楼宇遮蔽得严严实实。

    一丝极其短暂而冰冷的笑意——完全不带任何愉悦——在裴凡生唇边一闪即逝,如同镜面上滑过刀光。

    蜀州大学第三教学楼,三楼阶梯教室。

    上午十点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倾泻下来,在地板上投下斜长的、明亮的光斑。空气里飘荡着粉笔灰细碎颗粒和初夏暖烘烘的气息。前排座位坐满了学生,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托腮发呆,有的偷偷点着手机。

    裴凡生站在讲台后,依旧是那身标志性的浅色衬衫配深色裤子,鼻梁上架着那副普通的无框眼镜。与在蓝湾苑那个紧绷、压抑的空间里不同,他身上的疏离感似乎被这学术场景略微冲淡了一些,像一层经过精心打磨的薄壳,覆盖着内里的钢铁和寒冰。

    “上个知识点我们谈到构造地质学中应力场的分布与能量集中模式,”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不高不低,却恰好能覆盖整个教室,“岩层在巨大能量载荷下,会在局部形成应力突变区。它们如同地壳中的隐伤,看似细微,甚至在地表宏观看不出明显破绽,但却是潜在的能量释放通道节点,是地质结构脆弱性的物理表征……”

    他转身,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快速勾勒出一个抽象的、互相叠加的应力场模型图,线条干净利落。“注意这里的交叉点,”他指向一处箭头交汇、结构复杂的区域,“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应力奇点’,它对能量流的形态、甚至物质在微观层面的运动状态,都可能产生超乎常规物理模型的扰动效应。”他点到即止,话题很快又拉回标准的教材范围。

    教室里大部分学生埋首笔记。但在第二排靠中位置,一个扎着清爽高马尾的女生听得格外专注。唐璐——地质系公认的“班花”。头发乌黑发亮,衬得肤色白皙细腻,眼睛明亮如同蕴藏着星光,即使在记笔记时也微微挺直着腰背。她的笔记本摊开,上面的字迹娟秀而工整,条理分明地梳理着裴凡生讲的每一个概念和模型图核心。当裴凡生讲到“应力奇点”和那微乎其微的“扰动效应”时,她的笔尖停顿了一下,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这抽象概念背后更深层的联系,随即又飞快地补充记录下要点,眼神里闪过对知识的纯粹渴求和对讲台上那位年轻教授渊博学识的钦佩。

    坐在唐璐旁边的是苏晚,她的好闺蜜。一头及肩长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