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千载幽影·帝王棋局 (第1/3页)
书房里,时间仿佛被厚重的红木家具和弥漫的檀香凝固了。昏黄的台灯光晕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将裴凡生笼罩其中,也将他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档案映照得如同承载着千钧的秘密。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带着霉味的陈腐气息,混合着若有若无的墨香,像历史的尘埃在无声飘落。
裴凡生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带着岁月的沉重感,沉入肺腑。他修长的手指,骨节分明,带着一种近乎外科医生般的稳定,轻轻掀开了档案袋的封口。指尖触碰到泛黄粗糙的纸页边缘,一种冰冷的、仿佛能冻结灵魂的寒意顺着指尖悄然蔓延。
他抽出最上面一页。
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磁石牵引,落在纸页顶端那行加粗的标题上:
“Ω级异常实体:‘白袍人’溯源及活动轨迹(绝密/唯一物理存档)”
标题下方,是正文首段。字迹并非打印体,而是手写!笔锋遒劲,力透纸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沉重的历史感:
“本名/曾用名:王[字迹残缺,疑为‘翦’‘离’或单字] / 现存最早可追溯关联:春秋末-战国秦 (约公元前3世纪) / 高度疑似关联:秦武成侯王翦家族(直系或核心成员可能性极高)。”
“王翦?秦朝?!”
裴凡生的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冰冷巨手狠狠攥住!瞬间的窒息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他猛地抬起头,仅存的右眼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难以置信的目光穿透昏黄的光晕,投向办公桌对面阴影里沉默的李老。
荒谬!绝对的荒谬!
作为EDC最顶尖的研究者,他深知收容物的诡异与强大。跨越时间长河?并非没有先例!那些非碳基的、能量态的、或是维度扭曲的异常存在,其存在形式本身就超越了时间的线性束缚。但眼前这份档案在说什么?一个明确记载为“人类出身”,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朝大将王翦家族有关联的存在,竟然从公元前三世纪……活到了现在?!
两千三百多年!
碳基生物的生理极限、历史记录的空白、熵增定律的铁则……所有已知的科学常识和逻辑链条,在这一刻被这短短几行字砸得粉碎!如同精心搭建的沙堡,被滔天巨浪瞬间冲垮!
“这不可能……”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尖啸,那是他根植于骨髓的理性在发出最强烈的警报,“任何碳基生命体都不可能突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终极枷锁!这是伪科学!是臆测!”
然而,另一个更加冰冷的声音,如同铁锤般砸碎了他的抗拒:“但这是李伯父给的……是最高统帅府……是唯一物理存档……”
信任与荒诞的剧烈冲突,如同两股狂暴的电流在他神经中枢疯狂对冲!一股强烈的眩晕感猛地袭来,让他下意识地扶住了桌沿。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发出细微的“咔吧”声,瞬间失去了血色。脖颈上的神经抑制颈环,仿佛感受到了他灵魂深处的剧烈震荡,发出一阵尖锐到几乎刺穿耳膜的嗡鸣!蓝光在左眼窝的生物薄膜下疯狂闪烁,一股如同烧红钢针狠狠刺入大脑深处的剧痛,从左眼窝的虚无中猛然爆发!那感觉……仿佛被封印的力量在疯狂地共鸣、嘶吼!
他死死咬住牙关,口腔里弥漫开一股铁锈般的血腥味。目光重新落回纸页,强迫自己继续看下去。
纸页在指尖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历史的低语。裴凡生一页页翻动着,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冰冷的墓碑,铭刻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
垓下终局·乌江畔(公元前202年):
记录来源: “汉军斥候‘黑枭’(真名佚失)临终密报(竹简,碳14测定符合,简面附着‘白霜状’未知能量残留)”。
细节: “……亥时三刻,江雾骤浓如乳。见一叶扁舟无桨无帆,逆湍流而上。舟首立一白衣人,身形颀长,背负双手。雾障其面,唯觉其目如寒星,视项王自刎,无悲无喜。吾距百步,如坠冰窟,气血凝滞。舟过处,江面冰凌乍现复融,异香弥漫(注:此‘香’后经能量模拟,判定为高维信息逸散导致的感官扭曲)。”
裴凡生仿佛看到了那副画面:冰冷的乌江水,弥漫的浓雾,孤傲的霸王自刎,以及那艘逆流而上的幽灵舟上,那个冷漠如冰的白色身影。那“无悲无喜”的注视,比任何狰狞的怪物都更令人胆寒。
隋室再起·长安帷幄(公元581年):
记录来源: “隋国公府‘影卫’统领独孤信(后灭口)绝密日志(羊皮卷,特殊加密药水书写,显影后字迹含‘元素X同位素δ’)”。
细节: “……腊月廿三,子时。白衣客突现书房,门扉未启。形貌与秘库‘先秦异人图’卷七所绘‘乌江舟客’九分似。客与主公约谈,声若蚊蚋却字字入魂。所谈非图谶,乃‘星轨偏移’‘地脉枯荣’。客去时,案上茶未凉,主公抚膺长叹‘天命在我’,翌日便受周禅。”
白衣人不再是旁观者,他直接介入了历史的转折点!与杨坚的密谈,谈论的竟是“星轨偏移”“地脉枯荣”这等超越凡俗认知的“天道”!
玄武喋血·天可汗密谈(公元626年):
记录来源: “秦王李世民(后唐太宗)亲卫‘玄甲军’副将张公谨(玄武门之变后封国公)晚年口述秘录(绢帛,以密文绣成,经光谱分析确认年代)”。
细节: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夜,秦王召某于密室。室内尚有一白衣人,面覆寒霜,气度如渊。秦王与之论天下大势、兄弟阋墙之祸,白衣人但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然人力可及处,当断则断。’秦王默然良久,抚剑长叹:‘天命乎?人事乎?然箭已在弦!’ 白衣人颔首,倏忽不见。次日,玄武门血溅宫闱。”
裴凡生的呼吸骤然一窒!李世民!天可汗!竟然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夜,与这白袍人有过密谈!那句“当断则断”,如同无形的推手,将历史的车轮狠狠推向了血腥的轨道!
武周代唐·二圣临朝(公元690年):
记录来源: “内侍省秘档残卷(夹带于武则天亲批奏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