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145章 满朝攻讦,赵诚军报,邯郸克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第145章 满朝攻讦,赵诚军报,邯郸克复! (第3/3页)

陛下,臣亦认为王翦将军之策甚妙,而蒙武将军所言不妥。”

    “近日以来,多闻颍川郡风议,前大将军赵诚,日以继夜饮醇酒、狎倡优,府中管弦不绝,郡县事务尽抛脑后。”

    “臣初闻之,亦曾谓其“困厄而自弃”,然细思极恐,赵诚起于行伍,杀伐而至上将军,爵至大良造,性刚猛如烈火,昔年攻韩时,锐意何坚?”

    “岂会因一贬而沦为酒囊饭袋?”

    “结合密信谋叛一事,臣顿时心惊肉跳。”

    “颍川者,韩之旧都所在,韩民未附,遗臣潜藏,本是心腹之患。赵诚虽未久掌兵权,但其在军中威望如山,三军上下,无不对其敬仰至极。”

    “今其“沉湎酒色”,恐非真颓唐,而是以醉态掩其野心。”

    “日后或暗联韩之残孽,谋复故国;或结纳军中私党,待时而动。昔日白起功高,秦昭襄王犹虑其为乱,终除之而安社稷。”

    “今赵诚之威望,远胜白起之于昭襄王时,颍川之险,更甚邯郸之侧。”

    “莫说复用赵诚攻赵,即使是任由他这样下去,依然危机暗藏。”

    “若其一旦幡然,振臂一呼,颍川必乱,韩地旧民响应,军中旧部动摇,六国余孽乘势而起,则陛下灭韩之功毁于一旦,关东大局危在旦夕!”

    “所谓斩草须除根,赵诚今日之“自弃”,未尝不是他日反噬之伏笔。”

    “臣非因私怨攻讦,实乃为大秦社稷计。愿陛下察其伪态,断其隐患,速下决断。”

    “或可征其回京,明正典刑。或密令颍川郡守,除其羽翼,绝其生机。唯有如此,方能永绝韩地之患,震慑军中,使六国知陛下威不可犯,天下早日归心。”

    如此狠绝的诛心之言,让嬴政都是眉头微皱。

    而这时,昌平君身后的楚系诸臣却是接连附议。

    一时间,请陛下永绝后患的声音络绎不绝。

    就在这时,殿外脚步声匆匆而至。

    郎中令捧着军报疾奔而来,“陛下,陛下!”

    “前线将军赵诚军报,邯……邯郸克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