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新舟启航 使命在肩的激昂 (第1/3页)
在经历了那令人心碎的相遇与痛苦的纠葛后,张家三姐的内心仿佛被撕裂成无数碎片。她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徐吉标,再看看年幼懵懂的孩子,心中满是挣扎与无奈。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张家三姐做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她将两个孩子轻轻地推到徐吉标身边,声音颤抖地说:“吉标,孩子就交给你了……我实在没有办法……”徐吉标瞪大了眼睛,想要开口挽留,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两个孩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紧紧抱住母亲的腿,哭着喊道:“妈妈,不要走,我们要和妈妈在一起……”张家三姐强忍着泪水,蹲下身子,紧紧地抱住孩子,在他们的额头留下深情的一吻,说:“宝宝乖,要听爸爸的话……妈妈要去一个地方……”
说完,她缓缓站起身,头也不回地朝着六渡庵的方向走去。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仿佛双腿灌了铅一般。她的背影渐渐远去,那瘦弱的身躯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孤独和凄凉。
徐吉标望着张家三姐离去的方向,心中满是悔恨与自责。他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张家三姐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胡常英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也五味杂陈。她既为张家三姐的遭遇感到心疼,又为自己与徐吉标复杂的关系感到迷茫。
孩子们的哭声在空气中回荡,刺痛着每个人的心。徐吉标蹲下身子,将两个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泪水夺眶而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孩子,弥补这些年对他们的亏欠。
张家三姐回到六渡庵后,向庵主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庵主慈悲地看着她,轻轻叹了口气,说:“施主,既然尘世让你如此痛苦,若你愿意,便在这庵中修行吧。或许,时间能治愈你心中的伤痛。”张家三姐点了点头,仿佛找到了一丝心灵的慰藉。
从此,六渡庵里多了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子。她每日伴着晨钟暮鼓,诵经礼佛,试图在佛法的慈悲中寻求内心的平静。然而,过去的回忆却如影随形,时不时地刺痛她的心。而徐吉标在小魏湾村,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继续投身革命事业,他的内心同样充满了煎熬。他们的人生,因为这场战争和复杂的情感纠葛,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未来,他们是否还能找到心灵的救赎?又是否会有重逢的一天?一切都在命运的长河中,等待着时间的解答。
半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在这充满变数的岁月里,徐吉标和胡常英最终带着孩子们搬到了姜家仓村的庄户屋居住。这座庄户屋,在乱世中为他们提供了一处相对安稳的栖息之所。
姜家仓村宁静祥和,与之前充满紧张氛围的小魏湾村造船工地相比,仿佛是另一个世界。防护屋虽不宽敞,却收拾得井井有条。胡常英将这里布置得温馨舒适,尽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徐吉标在经历了与张家三姐的痛苦分别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孩子们的照顾中。他努力扮演好父亲的角色,教儿子写字读书,陪女儿嬉戏玩耍。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想起张家三姐,心中的愧疚如同潮水般涌来,难以消散。
胡常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深知徐吉标心中的伤痛,也明白自己与徐吉标之间的感情背负着沉重的过往。但她依然选择默默陪伴,用自己的温柔和坚韧,试图治愈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