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众志成城 抗战战略的稳步推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七章:众志成城 抗战战略的稳步推进 (第1/3页)

    在姜家仓袁家胡同的徐家老屋,胡常英宛如一颗坚实的螺丝钉,将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为抗战的隐秘事业默默贡献着力量。

    每天,晨曦初露,胡常英便起身前往村子的田间地头。她熟练地操持着农具,侍弄着庄稼,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田间劳作结束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去砍草。她手持镰刀,穿梭在草丛间,动作娴熟而利落,不一会儿,身后便堆起了一捆捆草料。这些草料不仅是家里烧火做饭的燃料,更是她为生活努力的见证。

    回到家中,胡常英顾不上休息,便开始着手做糍粑。她将糯米仔细淘洗,然后煮饭,待糯米饭煮好后,她就开始做糍粑。她每天要去锣塘的土井去担水,两个木水桶,两个钆钩,一条扁担。胡常英是焦湖北人,和槐林嘴的女性不一样,她很会种菜,干农活。她每天将水缸担的满满的,糍粑饭每天早早的就煮好了。偶尔也有街坊邻居过来串门,帮忙做糍粑,没有什么秘密,很自然。十里八村都知道胡常英做的糍粑好吃,姜家仓徐家老屋就像一个茶馆。胡常英知道这是徐吉标给她安排的工作,从不抱怨,也很少与旁人说张家三姐的事情。尽管香油稀缺,做出来的糍粑简单朴素,却饱含着她对家人和同志们的心意。

    除了这些,她每天还要重复着找柴火的事情。在山林边、小径旁,总能看到她寻找柴火的身影。她深知,充足的柴火是保证生活和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当南来北往的新四军秘密联络员和地下党同志来到徐家老屋,胡常英总是热情地用煎好的糍粑招待他们。在这个小小的屋子里,糍粑的香气弥漫开来,温暖着每一个人的胃,更凝聚着大家的心。这些同志奔波于各地传递情报,每一次相聚都来之不易,而胡长英的糍粑,成为了他们在艰苦斗争中的一丝慰藉。

    胡常英的日子平淡却充实,简单却意义非凡。她所做的每一件事,看似平凡,却都与抗战的大局紧密相连。她用自己的勤劳与坚韧,为徐吉标和同志们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可靠的后方。然而,在这平静的背后,危险随时可能降临。日伪的搜查日益频繁,一旦他们的秘密活动被发现,胡常英和这个家都将面临巨大的危机。但她毫不畏惧,坚定地守着这个家,守着心中的信念,如同黑暗中的微光,虽不耀眼,却足以照亮身边的人,为抗战事业添砖加瓦。她又将如何在这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继续守护这个隐秘的“抗战堡垒”呢?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在姜家仓袁家胡同的生活悄然流逝,徐吉标的大女儿徐翠莲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这动荡的抗战岁月里,她的成长历程也与时代的风云紧密相连。

    朱方友等地下党同志,出于对徐翠莲未来的考虑,为她在槐林嘴的杨泗沟寻了一户李姓人家。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安排既是一种对生活安稳的期许,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徐翠莲对这门亲事并无太多反抗。在她成长的环境中,她明白长辈们的用心。而且,她在姜家仓袁家胡同耳濡目染,深知抗战局势的复杂与艰辛。她明白,自己的命运或许能因这门亲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安定,同时也可能为革命事业带来一些潜在的助力。

    对于徐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