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章:扎根敌后 程明远的抗战拓荒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章:扎根敌后 程明远的抗战拓荒路 (第2/3页)

百姓家里甚至连晚饭都吃不上,更别说见到荤腥。按照标准,每个战士每天限制一钱油、一钱盐。俗话说“多吃四两盐,跑路在人前”,程明远考虑到战士们在前方打仗异常辛苦,虽不能提供丰富的美食,但一定要保证盐油分配均匀,起码让战士们吃饱肚子。

    正当程明远准备吃饭时,警卫员程明来把饭打来。程明远拿起筷子刚扒了两口,就有人前来报告:“首长,有人求见。”“什么人?”程明远打开信一看,原来是郑抱真。郑抱真听说程明远调到巢北地区,特意派人来联络。程明远立刻放下筷子,热情地接待了郑抱真的特使。

    此后,通过郑抱真的关系,程明远在白龙厂西北褚老圩子会见了国民党团长蔡道和。蔡道和看不惯当时的世道,有意投奔共★★。程明远却告诉他:“暂不要急着过来,先利用你合法的身份,帮共做事。”蔡道和在国民党军队中干了多年,为人正派,职位也不低,他有许多部下都担任师长、旅长等要职,颇有人脉与威望,大家都买他的账。像何伟、傅学涛回延安,都是蔡道和亲自护送的。

    蔡道和与程明远的渊源,还要追溯到国民党军医季复波。季复波住在肥西青龙集,早在 30 年代,他们就已相识。解放后,季复波在合肥安庆路中段开过私人诊所。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在这纷繁复杂的抗战局势下,程明远的部队不仅要应对战斗,还要处理各方关系。与岳母观念的碰撞、对战士生活的关怀、与郑抱真及蔡道和的联络互动,都展现出抗战时期新四军在多重挑战下的坚守与智慧。他们在困境中如何继续发展壮大?又将怎样在各方势力的交织中完成抗战使命?一切都在未知中等待着他们去探索与拼搏。

    在抗战的艰难进程中,程明远深知要在白龙厂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进而有力地打击日寇,必须迅速搭建起完善的战斗与情报体系。于是,他果断做出一系列关键人事任命:调龚世泰到支队担任侦察参谋,张玉民出任作战参谋,任命张杰为侦察队队长,刘长树为武装排长,陆斌为支队情报总站站长。随后,部队返回巢北周家瞳大朱村,即刻恢复情报工作,为后续行动筑牢信息根基。

    为了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地盘刻不容缓。程明远亲自带领宣济明、张玉民、李元、龚世泰等人,奔赴白龙厂展开实地考察,并计划修筑工事。他心中抱定决心,此趟前来,不打败日本鬼子绝不撤离。

    肥东白龙厂,地处合肥正北约50公里,这里的土壤是红黄马干土,土地相当贫瘠,百姓的生活本就苦不堪言。而日寇、伪军的烧杀抢掠,以及强盗的肆意蹂躏,更让当地民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当听闻新四军打过来的消息,百姓们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听说新四军还要在此地驻扎,更是兴奋不已,纷纷奔走相告,整个白龙厂都沉浸在久违的振奋之中。

    程明远的妻子方毓芬,家住合肥北乡三十头的红楼大郢子,她的亲眷朋友遍布青、白龙一带。这一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为程明远开展工作以及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情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程明远自己本就是合肥人,自幼对家乡合肥西乡也有所了解,这使他在这片土地上开展工作时,多了一份熟悉与亲切,也更能精准地把握当地的局势。

    然而,要在这样一个饱受战火摧残、敌人势力盘踞的地方建立根据地,谈何容易。程明远和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