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战友情深 渡江后的惜别与馈赠 (第2/3页)
郑跃伯的手说不出话来。
程明远看着这一幕,心情复杂。战后各项工作都亟待推进,船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刻不容缓,船队改造计划还未起步,面临着诸多难题;而干部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更需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能因个人私事耽误公事。接下来,程明远要如何在重重困难中,有序地推动各项工作,确保战后的稳定与发展?杨德山能否吸取教训,妥善完成安抚船工家属的任务?郑跃伯受伤期间,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影响着这个小团队的工作进程?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程明远和他的同志们去一一化解。
解放大军成功渡江后,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迅速席卷江南各大城市,并持续向南方纵深挺进。驻留在巢县的三野正规军,也即将全部开拔,奔赴新的征程。
一日,五地委来了一位全副武装的军人,表明要见程政委。程明远询问后得知,他是受罗情涛师长之命,务必请程明远今晚前往一趟。这位军人说道:“我家师长现在住在巢县北门的冯玉祥家老宅子,今晚务必请您过去。”程明远握住军人的手,说道:“回去告诉你家师长,晚上我会去的。”
部队晚饭吃得早,程明远安排秘书陈学众和警卫员夏继技留守,自己则带着警卫员黄玉书、龚增福步行前往巢县北门。黄玉书是巢湖散兵人,对巢县极为熟悉,一行人脚步匆匆,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罗情涛,这位原浙江军区政委,早已带着警卫员在门口等候。一见到程明远,他立刻立正敬礼,说道:“老首长,还认识我吗?”程明远握住罗情涛的手,笑着说:“小罗啊,你还像十年前那样精明干练。听说你进步很快呀。”罗情涛将程明远请进师部,又是拿烟,又是倒茶。十年未见,罗情涛心中有无数故事想向老首长倾诉。
然而,时间紧迫,罗情涛直奔主题:“我们部队刚接到命令,明天就要开拔。长话短说,我从战报上看到了您的名字,在整个渡江战役中,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代表我们师向您致敬。今天请老首长来,是想送您一样礼物。咱们军人嘛,除了枪还是枪。我知道您一直喜欢枪。”说罢,他一声令下,两名全副武装的警卫员走进来。罗情涛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把快慢机匣子枪、一把***,外加四条***子弹,全部送给了程明远。程明远笑着说道:“小罗真贴心,能猜到我的心思。”
临分手时,罗情涛看到程明远是步行而来,便叫饲养员牵来一匹通体乌黑的骡子,说道:“老首长,这匹骡子叫小海马,可好用了,就当留个纪念吧。”罗情涛双手紧紧握住程明远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说道:“首长保重,后会有期。”程明远感慨地说:“小罗啊,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如果咱们有缘,如果有了对象别忘了叫我来喝杯喜酒啊。”罗情涛不舍地将老首长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程明远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之中。
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友情深尤为珍贵。程明远在渡江战役中的卓越贡献,赢得了战友们的敬重与感激。而这份馈赠,不仅是对他的认可,更是深厚情谊的见证。然而,随着部队的开拔,巢县的工作又将面临新的挑战。程明远如何在缺少三野正规军支持的情况下,继续推动各项工作?罗情涛奔赴新的战场,又会经历怎样的战斗?他们之间的这份情谊,是否会在未来的岁月中延续?一切都在这未知的历史长河中,等待着被书写。
在从罗情涛师长处返回的路上,黄玉书和龚增福兴奋不已。他们每人都配备了一长一短两支枪,还有九龙带装着的130发子弹,以及***的20发子弹。黄玉书更是收获颇丰,除了同样的枪械弹药,还额外得到一支信号枪、程明远的望远镜以及一把****。年仅19岁出头的黄玉书,全身挂满了枪,却丝毫不觉得累,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此后执行任务时,他常常手持大肚匣子枪,独自往返于巢县至合肥、巢县至无为开金桥等地。在夜间,他也曾遭遇土匪,只见他果断抽出大肚匣子枪,对着山上就是一梭子子弹,尽显英勇无畏。
1949年5月,五地委决定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