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章 冰城初遇,雾凇里的陌生暖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章 冰城初遇,雾凇里的陌生暖意 (第2/3页)

“人类真厉害,能让水听话地变成各种样子。”

    到中央大街时,天色已经擦黑。路灯亮起来,暖黄色的光透过雪幕洒下来,把青石板路上的冰面照得像镜子。两旁的俄式建筑挂着红灯笼,雪落在洋葱顶的圆顶上,红与白交织在一起,像打翻了的调色盘。

    芙宁娜刚下车就被冻得缩了缩脖子,但还是忍不住往前走了两步。脚下的冰面有点滑,她下意识抓住王萱的胳膊:“这里的路会发光。”

    “是冰面反光呢。”王萱扶着她往前走,“你看那些砖缝里的雪,被踩得结了冰,就成了天然的镜子。”

    阿黄拎着她们的包跟在后面,忽然“哎哟”一声。原来是阿黄的雪地靴底有点打滑,他踉跄了一下,赶紧扶住旁边的路灯杆。芙宁娜回头看他,眼睛弯成月牙:“你看,连你也差点滑倒。”

    “这不是没注意嘛。”阿黄挠挠头,从包里掏出双冰爪,蹲下来往芙宁娜的雪地靴上绑,“这个能防滑,我特意买的,跟猫爪子似的。”

    芙宁娜看着鞋上多出来的金属齿,忍不住用脚尖蹭了蹭地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枫丹的水鸟爪子,在冰面上走路就不会滑。”

    王萱举着相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照片里,阿黄蹲在地上,专注地帮芙宁娜绑冰爪,芙宁娜低头看着他的发顶,睫毛上落了点雪,路灯的光在她身后晕开一圈暖黄色的光晕。

    沿街的商铺飘出面包香,甜丝丝的。芙宁娜循着香味走到一家挂着“华梅西餐厅”木牌的店前,玻璃橱窗里摆着黑列巴,上面撒着芝麻和葡萄干。“这是什么?”她指着橱窗里的面包问,鼻子几乎贴在玻璃上。

    “俄式面包,叫列巴,特别抗饿。”王萱推开门,暖气扑面而来,带着黄油的香味,“进去暖和暖和,尝尝他们家的红菜汤,热乎着呢。”

    店里的装潢是复古的俄式风格,木桌上铺着格子桌布,墙上挂着油画。服务员端来红菜汤,陶罐还冒着热气,汤面上浮着层奶油。芙宁娜舀了一勺,甜菜根的酸甜混着奶油的醇厚在嘴里散开,她眼睛一亮:“比枫丹的蘑菇汤多了点太阳的味道。”

    “这红菜汤得配列巴吃。”阿黄掰了块黑列巴递给她,“蘸着汤吃,越嚼越香。”

    芙宁娜咬了一口,面包有点硬,带着麦香。她忽然笑了:“像枫丹的沉船木,泡在水里几百年,也变得这么有嚼劲。”

    王萱正喝着汤,闻言差点喷出来:“哪有你这么形容食物的。”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玻璃窗上,很快就化成了水痕。芙宁娜望着窗外行人裹紧大衣匆匆走过的身影,忽然说:“这里的冷,和枫丹的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王萱放下勺子。

    “枫丹的冷是湿的,像水裹着你,慢慢往骨头里钻。”芙宁娜捧着热汤碗,指尖暖烘烘的,“这里的冷是干的,像风在唱歌,虽然厉害,却很坦诚。”

    阿黄点点头:“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中山的冬天湿冷,穿多少都觉得冷,这里虽然温度低,但只要穿厚点,晒着太阳还挺舒服。”

    正说着,邻桌传来一阵笑声。是几个东北大妈,围着桌子吃锅包肉,盘子里的糖醋汁亮晶晶的。一个大妈看见芙宁娜好奇的眼神,笑着招呼:“小姑娘,尝尝不?锅包肉,外酥里嫩,酸甜口的!”

    芙宁娜摆摆手,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王萱笑说:“等会儿给你点一份,他们家的锅包肉做得地道,外面裹的淀粉炸得金黄,咬下去‘咔嚓’响。”

    吃完饭出来,雪小了些。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着中央大街的冰雕。有工人正在路边雕刻冰孔雀,凿子敲在冰上,发出“当当”的声响。芙宁娜凑过去看,冰屑像碎钻一样飞溅。“他们在给冰塑形。”她轻声说,“在枫丹,水会自己变成想要的样子,人类却要亲手雕琢,真有耐心。”

    雕刻师傅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汗:“这冰雕得趁天冷冻,等开春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