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归途车辙,绿线系着两地心 (第2/3页)
混动”,比中山的2023款早一年。司机正在检查铰接盘,见他举着相机,笑着递过扳手:“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这台车跑的是西安到咸阳的城际公交,每天要过三次渭河大桥,铰接盘磨损得厉害。”
阿黄摸着熟悉的波纹胶,突然觉得亲切:“我们中山也有台同款,跑202路长线,车身上画着游戏角色。”他掏出手机展示H18的照片,司机凑近看了直点头:“还是你们那边会打扮!我们这台车刚换了国六发动机,动力比以前强,就是彩绘一直没批下来——乘客都说,不如给车身上画点兵马俑。”
12点整,机场大巴4号线准时发车。阿黄选了前排靠窗的位置,把佳能500D架在窗沿。宇通E10驶上北客站隧道时,他按下快门——隧道顶部的LED灯像流星般掠过,在车身上投下流动的光斑,跟深中通道的灯光竟有几分相似。
“你看这能耗表,”阿黄指着司机旁的显示屏,“纯电模式下百公里电耗85度,比中山的K9高10度,可能是因为西安这边冬天要开暖气。”芙宁娜正用折叠屏看延安拍的Vlog,画面里红色公交驶过窑洞群,报站声混着陕北民歌:“下一站,杨家岭革命旧址。”
空翻着手机里的公交数据对比表:“西安的公交日均客流量比中山多30万,但线路重复率低,像游5路这种旅游专线,几乎不与其他线路重叠。”荧突然指着窗外,咸阳机场的航站楼越来越近,“快看!机场摆渡车是比亚迪C9,跟中山机场快线的车型一样!”
办理登机手续时,阿黄特意走了人工柜台。地勤人员看到他背包上的公交徽章,笑着说:“您是公交迷吧?刚才有个西安公交的师傅也坐这趟航班,说去中山交流学习纯电动铰接车技术。”阿黄心里一动,果然在候机厅看到个穿藏青色制服的身影——正是早上307路的那位司机。
“世界真小!”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西安师傅掏出个U盘,“这是我们文物主题公交的设计图,你们那边的原神彩绘太有创意了,回去我也跟领导提提。”阿黄回赠了张202路的纪念票,票面上H18的彩绘在灯光下闪着光。
下午3点,航班准时起飞。阿黄靠窗坐着,看着西安的轮廓渐渐缩小:城墙像条褐色的腰带,护城河闪着银光,游5路驶过的塬上公路变成条细线。芙宁娜靠在他肩上睡着了,MIX flip 2屏幕还亮着,停留在延安K1路的照片——红色车身前,几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正敬礼。
飞行途中,阿黄整理着这七天的收获:相机里存着42种公交车型的细节照,手机里记着13条特色线路的运营数据,笔记本上抄满了各地公交师傅的经验之谈。他翻到生哥发来的消息:“H18的铰接盘异响找到了,是轴承缺油,已经加好了,等你回来开首班车。”
傍晚5点半,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走出航站楼时,深中的晚风带着海的潮气,比西安的干爽多了。阿黄打开手机里的“深巴出行”,买了最近一班去中山的大巴票——18点整发车,车型是纯电动金龙XMQ6127。
大巴驶上深中通道时,夕阳正把海面染成橘红。阿黄举着相机拍了张与来时对应的照片:同样的位置,只是光线从晨雾变成晚霞,车窗外的渔船也换成了归港的货轮。“你看这桥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