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正定古韵,绿线穿梭宋时风 (第2/3页)
—跟保定古莲池岸边的品种一样。“这是朝阳牌的CR926花纹,”他翻着手机里的轮胎参数,“专门为旅游大巴设计的,湿地抓地力比宇通E12的轮胎强20%。”导游抱着两袋真空包装的马家鸡走过来:“你们是从广东来的吧?去年有个中山的摄影团,跟你们一样对着车轮拍个不停。”
重新上路时,雾已经散了。阳光透过车窗,在过道上投下车窗格的影子。阿黄举着相机拍前排的电子屏,上面正播放正定古城的宣传片:北宋的城墙、唐代的开元寺钟楼、元代的临济寺澄灵塔,画面最后定格在辆仿古铛铛车上——铜制的铃铛在风中摇晃,车身上“正定旅游1路”的字样与隆兴寺的红墙相映成趣。“那是金陵双层仿古车,”王萱翻着《河北公交志》,“2021年投运的,底盘用的是东风的技术,铃铛确实是隆兴寺铜钟的余料熔铸的。”
大巴驶进正定地界时,胡桃突然指着窗外尖叫。远处的正定南门像幅立体的古画,瓮城的箭楼、城墙的马面、城门口的石狮子,都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跟璃月的层岩巨渊入口一样壮观!”她把脸贴在玻璃上,拍立得的快门声此起彼伏。阿黄举起佳能500D,把南门的城楼、路边的“正定欢迎您”路牌、宇通大巴的侧影一同框进画面,三者在阳光下形成奇妙的时空叠印。
旅游大巴停在隆兴寺停车场时,仿古铛铛车刚好从旁边驶过。胡桃立刻追了上去,红色裙摆扫过停车场的碎石子,带起串细微的烟尘。“别跑太快!”钟离先生缓步跟上,怀表链在阳光下闪着光,“这铛铛车的轨道是按北宋御街的宽度铺的,车轮间距1.435米,与现代标准轨距相同,倒像是种跨越千年的默契。”
阿黄蹲在铛铛车旁拍车轮与轨道的接触点,金属摩擦的火花在阳光下变成细碎的金点。“金陵双层仿古车的轴距是6.2米,”他对照《河北公交志》念,“比西安的铛铛车长1.3米,上层的观光座位能坐12人。”司机师傅笑着拧响车铃,铜制的铃铛声穿透人群,与隆兴寺里传来的钟声轻轻应和。
旅游团的导游举着旗子在寺门口集合,身后的红墙映着“隆兴寺”三个金字。胡桃突然拽着阿黄往东边跑:“那边有棵千年古槐!”镜头里,老槐树的枝干像只张开的巨手,树影投在仿古铛铛车的车身上,斑驳的光影像幅天然的水墨画。钟离先生站在树下,怀表的铜光与树皮的纹路相映:“这树植于唐代,见证过正定的繁盛,也见过战乱时的萧条,如今与公交为邻,倒也算得上年岁相仿的老友。”
中午在正定古城的饭庄吃饭时,桌上的马家鸡、崩肝、正定八大碗冒着热气。胡桃举着鸡腿拍不停,油汁滴在桌布上,洇出朵小小的黄花。“正定公交的司机常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