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章:汉江潮涌,铁翼载梦赴襄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章:汉江潮涌,铁翼载梦赴襄阳 (第2/3页)

识是同个牌子,都是3M的反光材料。”

    引擎的轰鸣渐变成低沉的嗡鸣时,阿黄盯着机翼上的涡流发生器——那些锯齿状的小突起在晨光里划出细碎的气流,像给银灰色的机翼缀了圈珍珠。“巡航高度9800米,”他翻着航空公司的手册,“时速850公里,比CRH2A快3倍,从青岛到襄阳只要1小时40分钟。”钟离先生从公文包里取出新拆封的Mate60 RS,卫星信号格在屏幕右上角稳稳地显示着“5格”:“1938年从青岛到襄阳,得坐3天的火车,如今的铁翼,倒把山河都缩短了。”

    平飞时的餐盒刚打开,胡桃就举着青岛带的海鲜酱往面包上抹。沙丁鱼罐头的油汁滴在小桌板上,洇出片浅黄的印子。“这餐具是玉米淀粉做的,”空指着餐盒上的“可降解”标识,“跟小米YU7的内饰材料同款,都是植物基环保材料。”阿黄突然发现餐盒的褶皱纹路,竟与红米Turbo 4Pro的散热鳍片结构相同——都是为了最大化接触面积,一个散热,一个方便折叠。

    飞机穿越云层时,阿黄打开红米Turbo 4Pro的游戏模式。《三角洲行动》的海岛地图加载速度比小米15SPro快2秒,7290毫安时电池的续航条几乎没动。“这机型的触控采样率2000Hz,”他跟空炫耀着压枪操作,“比生哥的H18车载屏响应快3倍。”钟离先生正用Mate60 RS拍摄云层——卫星模式下的云层像幅立体的水墨画,与他怀表内侧的汉江古地图形成奇妙的时空叠印。

    襄阳刘集机场的廊桥刚伸出,阿黄就闻到了汉江的水汽。比青岛的海风少了盐味,多了丝草木的清香。“租的小米YU7在P2停车场,”地接导游举着“汉江行”的牌子笑,“白色车身配黑色车顶,跟你们的红米手机一个配色。”阿黄举着相机跑向停车场,镜头里的YU7正泛着晨光——封闭式格栅像块放大的红米Logo,轮毂的五辐设计则与红米Watch5的表圈纹路相同。

    租车行的工作人员正演示车载系统:“这车型搭载小米澎湃OS,能跟你的手机无缝互联,”他点开导航界面,“到襄阳古城墙23公里,走东津大桥比走汉江一桥快10分钟,沿途能看见305路公交——用的是东风天翼纯电动,湖北本地车企产的,续航350公里。”阿黄突然发现中控台的无线充电板,功率显示“50W”,正好匹配红米Turbo 4Pro的快充规格。

    小米YU7驶上东津大桥时,汉江的波光正透过车窗洒在中控屏上。阿黄把红米Turbo 4Pro架在支架上录延时——桥面的钢索像把巨大的竖琴,车流与江水在画面里拉出平行的光带。“时速60公里时,续航掉了8%,”他盯着仪表盘,“比官方数据精准,看来电池调校得不错。”胡桃突然指着窗外:“那是襄阳的双层观光巴士!红车身配黄线条,跟璃月的庆典马车一样花哨!”阿黄立刻让空减速,镜头里的双层巴士正驶过桥头,车身上“唐城影视基地”的字样与远处的习家池飞檐在阳光下连成线。

    襄阳古城的瓮城刚映入眼帘,胡桃就拽着钟离先生往城墙上跑。红色裙摆扫过青石板台阶,带起串细碎的青苔。“这城墙比正定南门厚1.5米,”她举着Mate6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