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2章 呵,法国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2章 呵,法国佬…… (第2/3页)

是有趣而又稀缺的,那么他们的消费欲望和收集癖就会被激发出来。

    如果《本雅明·布冬奇事》能够成为热门,那么别说四份了,十份、二十份,他们也会去买的。”

    雷诺阿听完解释,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样瘫痪了下去,他没有想到这世上还有这种营销方式。

    埃米尔·贝热拉上前拍拍他的肩膀:“皮埃尔,好好画吧!一期四幅多吗?多乎哉,不多也——

    但一定要精益求精,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才行。

    你想想吧,等《本雅明·布冬奇事》在《现代生活》上连载,整个巴黎的有钱人都在追逐你的插画,那你的那些‘印象派’油画,还愁没有人买吗?”

    打动雷诺阿的正是最后这句话。

    再清高的艺术家,都不会拒绝别人购买自己的作品——否则为什么要把画作放到画廊去寄卖?

    这个时代当画家的成本又很高,油画布、颜料、画笔都价格不菲,租画室、请模特更是所费不赀,雷诺阿也不想和其他画家共用一间房了。

    想到这里,他用力地点点头:“好!那你把手稿再誊写一份给我,我要带回画室去看……”

    ————

    就在《本雅明·布冬奇事》蓄势待发的时候,《我的叔叔于勒》的影响力却正在海峡对岸的英国悄悄发酵。

    作为隔海相望、渊源深厚的两个国家,法国最有名的那些期刊往往只会滞后几天,就会出现在伦敦的书店的书架上。

    主要是提供给那些精通法语的精英人士和正在学习法语的学生阅览。

    《老卫兵》在英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英国不像法国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动荡,所以除了“技巧圆熟、语言精到”以外,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共鸣。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更是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欣赏,大部分读者看完以后的反应是:“呵,法国佬……”

    但《我的叔叔于勒》是不一样的——

    英国,伦敦,暮春的暖风吹不散这里又厚又沉的雾气,更吹不散《十九世纪》主编哈罗德·汤普森办公室内弥漫着的雪茄烟味。

    他身材敦实,留着浓密的维多利亚式络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