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1章 请大帅称王立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1章 请大帅称王立制! (第2/3页)



    嗖嗖嗖——

    一阵箭雨落下,几个冲在前面的百姓应声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官军放箭了!”

    看见有人倒地,人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阵骚动和恐慌,不少村民下意识地拔腿就想跑。

    “给我站住!都不准跑!”

    “咱的命根子可就在这河堤上,你们要是跑了,家里的妻儿老小该怎么办?!”

    “别怕,退出百步之外就行。”

    见此情形,万全乡的里正站了出来,指挥着人群缓缓向后退去。

    退到安全地界后,里正猛地一把拉过身边的年轻后生,吩咐道:

    “狗娃,你跑得快,你回去报信!”

    “把我家的骡子牵出来,骑着它立刻去灌县,去找义军的周队长,就说官军要掘堰,请他赶快发兵来救!”

    被里正寄予厚望的狗娃闻言拼命地点了点头,随即拔腿就朝村里赶去。

    看他跑远后,万全乡的里正紧接着又拽了一个汉子过来,急声喊道:

    “张家老大,你赶紧回村子里敲锣打鼓,把咱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喊出来!”

    “跟他们说,天启年的祸事又来了,不想家破人亡的,就给老子抄家伙赶过来!”

    “让各家各户,把门板卸了,统统带过来!”

    “县城离咱这儿不远,只要拖上个把时辰,城里的义军准能赶到!”

    “快去!”

    张家老大二话不说,拨开人群就往回赶,不一会儿,村子里就响起了急促的锣声和他声嘶力竭的呼喊:

    “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听好了,狗官军要挖堰淹咱们啦!”

    “赵老爹说了,还能喘气儿的统统出来,抄家伙跟我上!”

    “拆门板!快拆门板!”

    万全乡是个大村子,村中有好几百户人家。

    这焦急叫喊和急促的锣声如同炸雷一般,瞬间点燃了整个村庄。

    沉重的木门一扇扇被猛地推开,男人们满脸怒容,抄起柴刀、锄头、铁耙;

    女人们拿起菜刀、烧火棍,甚至剪子;

    甚至连半大的小子也捡起了石头,三三两两的扛着门板冲出村子,直奔河堤而去。

    数百人浩浩荡荡,不到片刻便赶到了河堤处,听候里正安排。

    万全乡的百姓们之所以能如此齐心协力,主要还是官府的大缺大德。

    天启年间的惨痛往事还历历在目,不少年长的村民都是亲历者。

    那年为了御贼,官兵也是这般掘开了堰口。

    突如其来的滔天大水,吞噬了良田、房屋,无数人家破人亡。

    再加上正值战时,粮食不够,饥荒接踵而至。

    易子而食的惨剧并非书中的故事,而是他们亲身经历或者口口相传的噩梦。

    如今,他们好不容易又重新建起了家园,种上了禾苗,可该死的官军又跑来想要挖开河堤。

    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这帮狗官兵得逞了。

    随着里正一声令下,数百村民发出震天的怒吼,扛着简陋的门板做盾牌,举着农具当长枪,怒吼着冲向河堤上的官军。

    见此情景,何应雄大怒,随即厉声下令:

    “放箭!”

    “给我射死这群刁民!”

    箭雨铺天盖地,射向了冲上前来的村民们。

    可队伍里村民早有准备,看见官军放箭,立马将门板顶在头上,护住了身边的同乡。

    箭矢“哆哆”地钉在了门板上,无功而返。

    不等他们再次张弓,眨眼间,数百村民就已经冲到了近前,双方立刻短兵相接,扭打在一起。

    这是一场毫无章法却十分惨烈的搏杀。

    万全乡的百姓们没有阵型,没有配合,只有一腔的愤怒和血勇。

    一个老汉被官军的长枪刺穿了肩膀,却猛地向前一扑,死死抱住枪杆,对着身后的儿子嘶吼

    “二娃!砍死这狗日的!”;

    妇人们闭着眼睛,挥舞着手上的菜刀,疯狂地朝着官军头上砍去,完全不顾砍向自己的刀锋;

    几个后生用扁担勒住落单官兵的脖子,将他拖倒在地,周围的百姓一拥而上,锄头、柴刀如同雨点般落下……

    鲜血瞬间染红了堤岸。

    怒吼声、惨叫声、兵器入肉的闷响、门板被劈裂的声音响成一片。

    百姓们用血肉之躯和简单的农具,硬生生阻挡着岸边的官兵。

    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但却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

    何应雄看着眼前刁民们不要命的打法,心里直发怵。

    他从未想过,温顺的百姓竟然还有如此悍不畏死的一面。

    何应雄在成都为官二十载,天启年间那次掘堰,他同样也在场。

    当时,只需要一纸军令,百姓们虽有怨言,但也只能收拾细软、拖家带口逃离家园。

    这帮贼兵果然能蛊惑人心,好好的顺民,全都成了一群不识好歹的刁民!

    “疯了……都疯了……”

    “这群泥腿子,怎么一眨眼全变成了不怕死的疯子?!”

    他喃喃自语,根本无法理解的场景。

    可有反抗精神是一回事,但实际打起来又是一回事。

    百姓毕竟是百姓,就算卫军的战斗力再差,也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所能抵挡的。

    挡住了第一波冲击后,回过神来的官军立刻组织起来,组成了三三两两的军阵,发起了反击。

    面对官军的反击,万全乡的村民们根本招架不住,被打得节节败退。

    就在村民们围成一团,试图拼死一搏的时候,一声大吼从远处传来:

    “乡亲们撑住!”

    阵中的百姓们闻言精神一振,灌县的义军终于来了。

    这个声音他们很熟悉,是义军一位叫做周超的民兵队长,前段时间还来过万全乡。

    周超此人,本是石泉县的一名猎户,后来被征召入伍。

    因跟随李自成在石泉县阻击官军有功,他后又升迁成了民兵队长。

    周超领着三百多身穿统一号褂、头戴红巾的民兵,直接冲进了战团。

    这群民兵此前都是在川北和官军交过手的,可谓是训练有素。

    民兵们三五人一组,刀盾兵顶在前面,长枪手紧随其后,专门盯着官兵队伍薄弱之处冲杀。

    为首的队长周超更是箭无虚发,抬手两箭便射翻了两名结阵抵抗的军官。

    生力军的加入瞬间扭转了战局。

    何应雄所带领的成都卫兵们本就长途跋涉,先前还和村民们打了一场,体力早已不支。

    此刻被这支民兵队伍迎头痛击,顿时陷入绝境,死伤惨重。

    河岸边的抵抗迅速被瓦解,官兵们四散奔逃,很快又被义军和百姓们分割包围。

    惨叫声此起彼伏,胆敢负隅顽抗的被当场格杀,跪地求饶者也被愤怒的百姓们淹没……

    不到半个时辰,战斗便宣告结束。

    何应雄和他带来的两百名成都左卫官兵,一个不剩,全部被歼灭在了堤岸之上。

    尸体横七竖八,鲜血染红了都江堰的江水。

    成都城头,总督朱燮元已经一天一夜未曾合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