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汉王大婚 (第2/3页)
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却个个昂首挺胸,与有荣焉。
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百姓和军卒,孩童们肆意争抢散在地上的小铜板。
锣鼓喧天,唢呐高亢,队伍所过之处,欢声雷动。
百姓们不仅是在为汉王庆贺,更是在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队伍行至王家府邸。
王家宅院内,早已备好了辞亲宴。
王承弼夫妇身着礼服,率领全家恭敬等候。
新娘王翌颍在侍女搀扶下走出,她身着亲王妃等级的青色翟衣,翟鸟纹样华美端庄,头戴的凤冠珠翠流苏,璀璨夺目。
虽因团扇遮面看不清全貌,但那挺拔窈窕的身姿和隐约可见的精致轮廓,都让观礼众人惊叹不已。
王承弼上前一步,看着即将出嫁的女儿,眼中既有不舍,更有无比的欣慰。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依礼叮嘱道:
“翌颍,今日之后,你便是汉王妃。”
“嫁入王府后,自当敬夫婿,孝姑舅,恪守妇道,勤谨持家,毋负王恩,毋坠我王氏门风。”
(姑舅在古代特指丈夫的父母,即公婆,《尔雅·释亲》中有记载“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待王承弼说完后,他的夫人张氏则上前,轻轻握住女儿的手,声音哽咽地补充道:
“女儿,到了王府,记得好生侍奉大王,打理中宫,务使夫妻和睦……”
她顿了顿,将万千不舍化为最简单的祝福,
“娘只愿你无病无灾,平安顺遂。”
说罢,忍不住用手帕拭了拭眼角。
王翌颍隔着团扇,低声应道:
“女儿…谨遵父母之命。”
“必不负双亲养育之恩,不负大王青睐之德。”
随后,她依礼哭辞,由父亲王承弼亲自搀扶着,一步步送入迎亲轿中。
接到了王妃,赵胜拱手拜别王家人,随即朝着身后的众将抬手大喝:
“起轿!回府!”
几个将领和一旁的亲卫闻言,立刻上前抬轿,高兴地唱喝道:
“走咯,把新娘子抬给大王!”
在一阵吹吹打打中,迎亲队伍很快抬着轿子,抵达王府正门。
因为江瀚母亲已故的缘由,所以由新娘母亲张氏上前,为女儿揭开轿帘。
侍女搀扶王翌颍下轿,先跨火盆寓意驱邪,随后踩米袋寓意代代相传。
在侍女的搀扶和迎亲队伍的护送下,王翌颍缓缓踏入王府正厅。
正厅内,天地案与宗庙案香烟缭绕。
江瀚身着赤色龙纹冕服,威严英挺,立于案左;王翌颍一身青色翟衣,温婉贤淑,立于案右。
在礼官的高声唱赞下,婚礼正式开始。
首先是拜天地,夫妻二人向正中间的天地案三叩首大礼,礼官则在一旁诵读《祭天祝文》。
然后是拜宗庙,队伍移步至王府圜殿,向江瀚父母牌位行叩拜礼,由赵胜代读《告庙文》,禀告先祖纳妃之事。
如果江瀚的父母仍然在世,还需向其行四拜礼,献奉茶礼,随后父母回赠玉佩。
但现在只能一并省略。
祭拜完了宗庙,便是夫妻对拜。
江瀚和王翌颖二人转身,相互对拜,象征夫妻相敬,地位对等。
拜堂礼成,在一众文官武将的恭送声中,新人在内侍官和侍女的引导下,被送入精心布置的东宫(新房)。
此处原是一空置大殿,如今被彻底修缮一新,作为汉王与王妃的寝宫。
通往新房的廊道铺着红毯,两侧侍立的宫女内监皆垂首恭立。
就在四下无人注意的时刻,江瀚借着宽大袖袍,悄然握住了王翌颖微凉的小手。
王翌颖身子微微一僵,下意识地想抽回,却被江瀚牢牢握住。
更过分的是,江瀚还借机伸出手指,在她细腻的手心轻轻挠了一下。
王翌颖瞬间耳根都红透了,凤冠下的脸颊烧得厉害,心跳如鼓。
周围全是人,她又不敢有丝毫挣扎或异样,只能强作镇定,任由江瀚偷偷使坏。
王翌颖面红耳赤,却仍旧目不斜视,唯有微微颤抖的手指泄露了她内心的慌乱。
甫一进入新房,一股温暖馨香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殿内宽敞明亮,地上铺着厚厚的红绒地毯。
殿中四处装饰着大红锦缎和双喜字样的剪纸,巨大的龙凤喜烛在鎏金烛台上燃烧,将整个房间映照得亮如白昼,又透着一股暖昧的红光。
大殿东侧设有一张精致的紫檀木雕花榻,西侧是花梨木大案,上面摆放着各色干果点心和一对玉如意。
而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房间正中央的那张婚床。
床体极大,由名贵的紫檀木精心雕琢而成,床架上镂刻着“百子千孙”、“鸾凤和鸣”的吉祥图案。
床上铺着大红金丝锦被,床头四周悬挂着大红色的绣金罗帐,帐幔层层迭迭。
床榻前设有一张小几,上面正摆放着行合卺礼所需的器具,两半葫芦,一坛美酒。
内侍官唱礼,二人行合卺礼。
江瀚和王翌颍从桌上各拿起一半葫芦,从酒坛子里各取一瓢相互对饮。
饮酒时,江瀚的目光带着笑意落在王翌颖脸上,看得她羞窘不已,差点被酒呛到,只能慌忙用袖子掩面。
饮毕,将两瓢合为一体,由内侍妥善收存,象征“夫妻一体,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随后是撒帐礼。
江瀚亲手将五色米、花生等吉物撒向婚床四周,并念诵吉祥祝词:
“撒帐东,子孙旺;撒帐西,福禄齐……”,寓意早生贵子,福泽绵长。
最后是结发礼。
二人各剪下一缕头发,用红色丝线细心捆扎在一起,装入一个精致的锦盒中珍藏,寓意“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至此,所有礼仪终于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