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策勋十二转,可汗大点兵(四) (第2/3页)
估算了十一两碎银,提着荷包就走到了林边。
“眼前这个小孩是你们的大明皇帝,不用怕。鞑子已经被我打跑了,你们出来好好生活吧。相逢就是缘分,这里有十一两银子,朕送你们重建家园的,孩子多给了一两。你们一会出来分了吧,不许抢哦。”
朱慈炅高声向林中喊话,将荷包放在脚下,转身上马,挥手离开,继续去找下一个村庄。
身后一边静默,马蹄声走远,林中很久才有一个身影来到小皇帝刚刚站立的地方,捡起荷包,掏出银子用牙使劲咬了咬。“是真的。”
几个男女这才抱着小孩跑出来,失声痛哭,向着朱慈炅离开的方向跪倒。
“皇上万岁。”
山风裹着哭腔在树林里打转,那声“万岁”撞碎在断墙上,激起一片鸦鸣。
鞑子和建奴的祸害非常之大,朱慈炅大半天都没有找到一个正常的村庄,其实主要也是朱慈炅一直在官道附近打转,可是官道十里无完璧。
直道傍晚时分,哨兵突然发现远处山沟里的炊烟。
炊烟处的山路非常难走,骑兵全部只能步行,翁鸿业这个时候福至心灵,向朱慈炅道:“皇上,要不让下官先去探路,锦衣卫过去,人又吓跑完了。”
朱慈炅从善如流,颔首允准。文官们虽然总不想让他看到真实的情况,但文官不会把人吓跑。
漫山的栗树已经结出了青色的果实,这场景让朱慈炅眼前一亮,赶紧吩咐小去,小心走路,别让马伤到栗树。
村民们已经来到村头,在三个老者的带领下,激动的向朱慈炅跪迎,山呼万岁。
朱慈炅连忙让人扶起,口中只说。“打搅了。”
锦衣卫率先进村布防,骑兵将马安置在一片刚收割的粟田。
老者打开了他们的小祠堂,村人姓窦,居然是窦禹均的后人,就是《三字经》中那个“教五子,名俱扬”的窦燕山。
朱慈炅很客气的给文化名人上了一柱香,把老者们都激动得泪眼迷蒙,语无伦次了。
不亏是“有益方”的窦家,村中竟然大多读过书,见帝有礼。只是他们这一代不是很争气,只有一个秀才功名,在县上做事,已经很多年不回老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