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策勋十二转,可汗大点兵(二十三 (第2/3页)
一方锦盒,压在地图上,并且为朱慈炅打开了锦盒,众将目光不约而同的聚焦在那锦盒之中,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全新的平辽总兵金印。
小皇帝早有预谋啊。
不过文官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御案另一边的众多红蓝色令旗上,这是王命令旗啊。
这是要直接授予武将?
平辽战区不搞以文御武了?
堂中呼吸渐渐可闻,好像满堂悬冰,一个个肃容静气起来。
朱慈炅像突然想起什么事,转头看向熊明遇。
卢九德迅速会意,走到熊明遇面前,“请熊侍郎归还天子剑。”
熊明遇一愣,回头张望,终于看到护剑锦衣卫急急向他跑过来。
熊明遇接过天子剑,双手高举奉还。
他倒是没有任何不好的心情,这东西早该归还了,白白多拿了这么久,不管怎么说,也是大明独一份的资历。
印剑收归,朱慈炅站了起来,堂上文武纷纷肃立。
“范景文。”
“臣在。”范景文平息心中激荡,缓步出列,在堂中躬身肃立。
范景文才四十一岁,丁忧前不过太常寺少卿,起复就直升两级为兵部侍郎,现在又要升为兵部尚书了。
堂中文官看向他的目光都充满嫉妒之色,而武将看着这个年轻的新总督,充满怀疑。
范景文凭啥莫名其妙的就出头了?
因为一个小册子,那个册子朱慈炅叫“挽明十策”。
当初得到这个册子的所有人都忽悠小皇帝,都觉得莫名其妙,空口白话,说得比唱得好听,毫无操作价值。
只有等待起复的范景文在周延儒书房里认真研究,似乎是大受启发。根据大明现实,针对具体事情,修改补充提出了无数建议,然后又自我否定,一个人在周家书房里如痴如醉。
系统性的提出问题,并且系统性的给出解决方案,虽然全部不成熟,但这却是朱慈炅的想法第一次得到了大明士大夫的重视和研究。
当朱慈炅从周延儒手上得到范景文的手稿,范景文就注定了起飞的命运。
他是朱慈炅重启大明的重要伙伴,才思敏捷,思想开放,文武全才。
朱慈炅不将他当臣子而当伙伴,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实圣眷。
要知道,范景文实际也否定了不少朱慈炅的想法,但朱慈炅宁愿和他争吵,也没有以皇权压迫,这对于一惯犟得飞起的朱慈炅来说,甚是难得。
范景文不在天工院,而一直在懋勤殿帮朱慈炅研究万历以来的各种政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