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孝陵前 (第2/3页)
了吗?不会有事的。这事啊,必须上报皇上,不然后果更严重。”王之心拍了拍练国事的手,安慰这位这段时间的好战友。
“等等,等明天。现在只是拉稀,很可能只是水土不服。报上去引起恐慌,就是最严重的后果,你我九族都保不住。”
练国事咬死了不放王之心走,王之心其实也很犹豫,不然他硬拉肯定拉不住的。
“我只是告诉皇上,不会传播的,这点我心里有数的。”
“哎呀,你告诉皇上就是告诉全南京了,这点你不知道吗?皇上知道了,找不找官员来询问?”
王之心颓然坐到了碑亭石栏上,这种事焦头烂额,他完全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能相信练国事。
练国事也是第一次遇到,汗水打湿了里衣,拉扯弄歪了官帽,但大明官员的基本素质还在,瞒,坚决要瞒住。
神烈山碑亭前,秋风瑟瑟,吹动着两人的衣袂。练国事和王之心一站一坐,双目对视,俱是一脸紧张和无奈,蠕动的嘴唇无声,谁也没再开口,一切无言。
所谓的孝陵大营,是因为这伙和流民差不太远的太祖苗裔到了南京后,几位大佬王爷们合计出来的安置办法,建立军营,限制出行,避免扰民。
这帮人看到梅春后,有人差点以为遇到了瓦剌留学集团的项忠,朝廷这是要把神烈山碑变成荆襄“堕泪碑”?
煌煌大明处置流民的手段可没有啥好口碑,血腥镇压是这帮大人物们的第一选择,二十万对他们而言只是数字。
太祖苗裔终究和流民还是有区别的,没有动刀子,还给吃的,给住的,只要不乱跑,问题都不大。
孝陵大营,一开始的管理其实还是不错的,随着人越来越多,数度扩建,待遇越来越差,而问题层出不穷。
最恐怖的是,生病的人突然多了起来。练国事最先发现这一情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大疫,迅速请来了治下名医,吴中温病学派掌门人——姑苏吴有性。
吴有性可不是慕容复,是有真本事的,他严厉批评了孝陵大营把人关在一起的安置办法,要求疏散,隔离,迁移。
练国事非常能干的借机平了常平仓和预备仓的百年老帐,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