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大明劫(十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章、大明劫(十七) (第2/3页)

呵呵,十岁怎么了?朕不是才三岁,朕就看你侄儿骨骼惊奇,觉得他不失中山王风骨。”朱慈炅冷笑。徐胤爵开城降清,徐仁爵奉朱以海以身报国战死沙场,虽然是另一个时空的故事,朕隐约还记得。

    徐弘基迅速苍老了十岁,“陛下不若将臣赐死。”

    “可以,明日你就会染疫。”

    徐弘基惊恐的看着朱慈炅,御阶上的小皇帝剑光沁人。徐弘基重重在青石板上磕了下头,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在血光溅起的时刻冷静凝练。

    他颤抖着开口。

    “陛下,何至于此?

    老臣无罪,即便有罪也只是今日之罪。陛下欲建新城,老臣全力配合陛下就是。老臣世居应天府,老臣知道的事恐怕不是仁爵这个孩子能掌握的。应天勋贵也唯老臣马首是瞻,老臣也可以影响他们配合陛下。

    陛下若杀臣,随意将世爵转移世系,恐怕大明所有勋贵都会心寒恐惧。陛下尚幼,何必呈一时意气,臣固然不孝,自古明主皆有容人之雅量。

    臣控有外洋船近百,仁爵仅为臣之幼侄,即便他袭爵恐怕也掌控不了这个船队,他们最终恐怕只能沦为倭寇海盗。

    老臣半生协守南京,统领后军都督府,提督操江,未负国恩,不敢贪功,也有辛苦。陛下若定要议罪,也当召内阁六部,给臣留点体面。”

    朱慈炅愣了半响,徐弘基的所有屁话他本来都没有耐心听的,但外洋船队这个词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和思考。

    朱慈炅收剑归鞘,居然插不进去,人太小了,还是吴良辅帮忙。

    “哼,给你这老蠹体面,大明就要没有体面了。”

    皇帝态度软化,徐弘基赶紧补充。

    “老臣不知谁人诬陷,但老臣并未违法,也不需要违法,还请陛下明察。”

    “应天府六成土地直接间接都属于魏国公府,这是诬陷?你告诉朕,应天是你的应天还是大明的应天?”

    徐弘基终于知道杀机从何而来了,一脸无奈,这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啊,实际上在徐弘基手上,徐家的主要收入已经不靠土地了。一船丝绸,抵过百顷良田。

    咬了咬牙,徐弘基抬头。

    “应天当然是大明的应天,臣听闻吴淳夫捐银赎罪,臣若有罪,原奉上国公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