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9章、洪武三百年祭(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9章、洪武三百年祭(2) (第3/3页)

,但似乎是当初的燕王修改的祖训原文。

    这是谁,想干什么?

    来宗道叹了一口气。

    “陛下对诸王信任有加,托以子孙,但似乎确实有人心中不忿啊。”

    来宗道在案上朱笔和炭笔中选择了炭笔,在这八个字下面重点标注。

    朱慈炅有些不解。

    “朝政动荡,亲王有责,这有错吗?”

    来宗道转头。

    “此八字出自成祖靖难檄文,老臣怀疑,《祖训》本无。”

    朱慈炅的眼睛瞬间明亮,乳牙紧咬,身上杀气陡然流露。但很快又慢慢放松,略微苦笑。

    “朕活着,没有人可以卷起风浪。子孙若是不孝,若成祖复生,朕求之不得呢。”

    来宗道大为震惊,睁大眼睛看着朱慈炅,一脸难以置信。

    “陛下想清楚了吗?”

    朱慈炅垂眸颔首,悠悠童声传出。

    “大明还能传承多久,朕不知道。若朕不能挽回颓势,朕很可能就是大明最后一帝。若朕再造大明,天下又何人可以觊觎朕的位置?所以,朕无碍。

    至于未来,大明先活下来才有未来。朕之后的事,世易时移,江山代有人才。无论我们如何高瞻远瞩,都限制不了后人。我们也不能限制后人,或者更应该是鼓励后人。

    今日,朕就在求变,又何必强求他日无人变朕呢。没有什么万世不易,甚至没有什么五十年不变,百年不变。日新月异,我等留予后人的应该是求变的精神,而非具体的文字。”

    朱慈炅提起案上朱笔,蘸了南京未变的朱砂墨,缓步走到御座后面的具服殿浅红墙壁。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壁顶竟然隐隐有道裂缝,被宫中太监用一层薄幔遮掩。

    朱慈炅矮小的身体只能够到墙角,但不妨碍他将近日所思凝成诗句。以宋太祖文华起笔,化大明洪武大志,继以大明重启思想。笔画纤细,力道稍显不足,但字字方正。

    来宗道起身,与太监王坤,卢九德,十品官李世熊一起站在皇帝身后,凝眸望去。

    未离海底千山墨,欲挽天河涤九垓。

    成败一身担鼎祚,兴亡万姓系蒿莱。

    日新敢破千秋法,世易何拘百代才?

    星火燎原凭后起,百年不变是痴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