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8章、洪武三百年祭(1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8章、洪武三百年祭(11) (第2/3页)



    以襄王朱翊铭为首,南监国朱由崧和周王朱肃溱分居左右,密密麻麻的亲王郡王世子团皆已经等候在具服殿外,他们俱着常服。

    太监、宫女们挑着灯笼将湿冷的空气烘出一些热量与庞大密集人群的呼吸汇合,让朱慈炅感觉到一种即热又凉的氛围。周围人群无声肃穆,但山间的虫鸣和值岗将士手中的火把燃烧,让四周并不寂静。

    朱慈炅牵着一身红袍的田维章的手,站在阶前,看向周围。

    他的九卫都有出场,新六卫加上旗手卫、孝陵卫和锦衣卫。他们皆着礼装,五步一岗,密布了整个孝陵,蜿蜒的火光直达内红门前。

    内红门内,明楼前,今天将迎来大明开国以来,最庞大的人群。

    朱慈炅携二十七位亲王或者候任亲王,四百余位郡王及世子,两千位各宗各支代表,还有五百余位大内太监合计三千零一人将进入这里,在朱元璋宝顶前进行家祭。

    两千宗亲中没有人想到,他们此生有机会进到太祖坟头,肃穆的脸上,隐隐有激动的泪光。

    朱元璋,一个民族都无法忘记的名字,他不仅是历史的骄傲,整个大明的荣光,更是他子孙后代永远的丰碑。

    后世国父葬在他的身旁,而此时的大明,他就是真正的国父,只不过大明没有这个词,换成了太祖而已。

    对比国父,朱元璋出生草莽,没有政治妥协,也没有任何外力,他是凭一己之力,聚四方豪杰,举轩辕刀剑,洒汉儿热血,荡九州胡尘,续诸夏文华。

    朱慈炅在夜风中仰望着各色洪武子孙,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下。

    “出!”

    随着朱慈炅一声令下,王坤卢九德挑着宫灯当先启行,朱慈炅牵着田维章紧随其后,然后是高举华盖的谭进,捧奉祭品的太监宫女。

    朱慈炅的仪仗先行,然后才是诸王,不过他们并没有再以督政院的排序,而是以辈份年龄为尊。唐王和岷王排到最前面,本来应该仅次于朱慈炅的南监国朱由崧也落在了亲王队尾,仅在荆王和赵王之前。

    亲王之后是郡王和世子,这里面出现了好几个小孩,还有个被抱着的奶娃娃,不知道是谁家的王子,好在没有异响,人家睡得正香。

    再之后才是两千王孙,此时他们身上还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常服,有人已经知道变故,有人只是听到风声,今日之后,他们的命运就变了。

    朱家子孙分成两列,皆奉祭品,缓缓而行。

    夜色笼罩,但一路皆有火光照路,秋寒沁人,但太祖苗裔自有富贵护体。

    朱慈炅腿短,走得很慢,导致后面的队列有些拥堵。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