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日月商会再议 (第2/3页)
是这人上官吧,自己管的只是天工院中书,但天工院中书和两殿中书是一回事吗?
朱慈炅当初不满翰林院,弄出个天工院中书,让大明中书舍人这个官完全变味了。中书科早就不存在了,但中书舍人还在,从七品,二十人,本来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官职。
但翰林院的检讨、编修这种七品官摇身一边也能成中书,甚至翰林修撰翁鸿业这样的从六品翰林官也能成中书,直接导致了中书舍人这个官职一片混乱。
内阁也加了把火,他们都喜欢用翰林出身的中书官,身边中书清一色的有翰林背景。现在的中书舍人可香了,沈廷扬这种买来的中书舍人,光要继续留任都价格不菲。
要知道,袁继咸先前也是中书,一下就成操江、都堂了,从七品直接升从三品,还是实权官,坐火箭都没这么快的,再不满也只能背后哔哔。
都是中书,虽然没有天工院前缀,咱们不升七阶升两阶不过份吧?
朱慈炅热情洋溢,终于问出了关键问题。
“沈商客有多少沙船?多少船工?”
沈鄘转向小皇帝,按照程璧的说法,可能要接漕运任务。沈鄘非常期待,把自己维修中的破船也算上。
“回陛下,草民有一百二十条沙船,船工有一千多人。”
朱慈炅小脸顿时呆滞,你这也能第二?和第一是不是差得有点远?
浓浓的不甘心。
“朕怎么听说你手下超过万人?”
沈鄘陪着笑脸。
“算上船厂和家眷,的确超过两万人了,但他们不是船工,也基本不需要他们跑船。”
朱慈炅终于抓住个好消息。
“你有船厂?”
沈鄘也很敏锐的感觉到小皇帝对自己的实力似乎有些失望,连忙果断回话。
“有的。不仅能造船,也能修船,草民的船厂有三个坞。”
朱慈炅准备做长期打算了。
“如果皇资给你注资,船厂规模能不能扩大?”
沈鄘大惊,皇勋跟松江布商的激烈冲突,他可是已经有所耳闻。自己一个小船厂,周期长,利润也没有布商那么大,也会被看重?
他在心中快速盘算,造船其实不太赚钱,运输才是大头,只不过自己修船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