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移民条件 (第2/3页)
有改善。
显然印度是不可能用五十年时间做一场无用功的,就算是梦里啥都有,印度真的执行下来了,也要变成工业规模和二十一世纪东方大国差不多才能看到效果,显然印度哪怕是莫迪老仙时期,工业各项产能也只相当于九十年代东方大国。
抛开事实不谈,印度真的有这个实力而且成功了会怎么样呢,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将会成为类似魔都的领头羊,在英属印度时期孟加拉当地本来就是英属印度最繁华的地区,也是最大的加尔各答工业区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自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为一个穆斯林国家创造出来了一个经济腾飞的基础,印度会这么做么?
科曼直接在顾青面前断案了,印度发展不起来,对恒河沿岸的印度人来说就是注定的。
“长官,我明白了,看起来英国人还是够聪明,把印度给分割了。”顾青心说要坏还是你们这些洋鬼子够坏,“是不是之前法属印支老挝和柬埔寨升级为保护国,也是做这方面的准备?”
“英国人也不是只做了坏事,本来英国人也没想分治的,但恰恰英属印度有分治的条件,你们华人要是有越南人的三分之一,我都可以帮你们试一试效仿印度分治。”
科曼也就说一说,三分之一是一千万华人,法国是绝对不能煽动的,就算是脑袋有坑出现了这个想法,英美也会出来阻止。
“对于一些弱小的民族,殖民国家还真不一定就是只带来了灾难,金边的居民不是一直感谢我们法国么,对英国也是这样,英国人的毕竟使印度得到了大量的好处,最重要的是,印度的各个民族在英国统治期间凝成了一个整体并由此而掀起革命的激情,不然让印度人自己通过战争兼并,这个国家要出现付出的代价就会很大,万一……印度教要是打不过穆斯林呢?”
“不过你有一点倒是看的没错,尼赫鲁比你们现在的领导人强很多,甘地那种想法完全是异想天开,虽然他说的很好听。”
甘地要让这些村庄个个做到自给自足,不仅能够生产出自己的食物、布匹、牛奶、水果和蔬菜,还能够教育好后代并解决好自我生存的问题。
他要关闭印度所有的纺织厂,代之以他所使用的手纱车,这是他让农村失业人口找到工作的设想之一,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人人有事做,从而把农民留在农村。
随便又踩了常公一脚的科曼心情不错,事情不是很简单么,今年才过去八个月,华人涌入都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不知道是不是和日本人进行法币大战的后遗症,现在炮党解决财政赤字的办法就是印钞。
法币在过去的八个月时间贬值了七倍,这都只是一个开始,等到明年战事不利炮党寄出金圆券,那才是对香江以及西贡的终极考验。
所以移民马上就要开始,在科曼所在海得拉巴的一个月时间当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