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猪的战术 (第2/3页)
是法国的损失。”
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时候,就要夸奖对方的历史文化,除了对美国那种国家之外,对一般国家都是奏效的。
他记得以色列的犹太人来源,大概是这么一个分配比例,将近百分之五十来自东欧,百分之三十来自亚洲,还有百分之十几来自非洲。所以阿尔及利亚的犹太人最终都会移民离开的。
那么以色列的犹太人是不是也有来自西欧国家和美国的,那当然是有,加起来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如果只是指美国的话,只有不到百分之一。
犹太复国主义这种东西,糊弄一下所在国家条件不怎么好的犹太人也就行了,在美国的犹太人可没这么蠢,出钱是可以的,自己也去以色列绝对不行。
阿尔及尔作为法国在北非的第一大城市,当然也有犹太社区,就在卡斯巴老城,科曼刚来阿尔及尔,对这座北非中心还不熟悉,就让卢卡尔带着自己去参观一下,趁着海外省还有犹太人,以后不管是移民还是其他原因,就看不到了。
老城区的城建不怎么样,其实现在海外省的马龙派移民进驻,所规划的定居点都比这种老城区看着更加宽敞明亮。
这里的犹太社区,在环境上浑然一体。石砌的房屋层层迭迭,阳台几乎相接,为街道投下斑驳的阴影。犹太会堂就隐秘地藏身于这些寻常巷陌之中,其外表可能并不起眼,但内部却装饰着精美的犹太灯台和希伯来文铭牌,是社区古老精神信仰的堡垒。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犹太主妇和穆斯林邻人可能在同一个摊贩前挑选新鲜的果蔬,当前的关系还算是和睦。
这倒也不奇怪,在以色列成立之前,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关系还真挺可以的。
是以色列成立之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关系才急转直下,犹太人开始迁徙移民到以色列,继续留在阿拉伯国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科曼来的时候,甚至能够听到犹太教堂的祷告,忍不住嘀咕道,“还挺虔诚的,不知道一个月后的景象会是什么样。”
卢卡尔没有回答问题,只是说道,“这个社区的条件比较一般,除了这里其实还有一个社区,那个就新的多了。”
“见识一下就行了,我们回去吧。”科曼也就是见见世面,没有投入感情的意思,“一个月前,我在阿尔及尔放了一批手艺人,他们的住房问题要列在优先级别,这都是法国需要的人才,一定要安置好,未来说不定还有更多的移民到来。建立唐人街,甚至直接开发城区都是必要的。”
“中南半岛的殖民地也要移民么?”卢卡尔沉吟了一下,像是猜测到了目的,“是为了冲淡阿拉伯人的比例。”
“有这个原因。”科曼含糊的回答,总不能说法属印支凭借法国的实力是保不住的,要说出口的话也有点太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