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8章 稻子熟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8章 稻子熟了 (第2/3页)



    “到时候,朕会正式建立制度。只要有匠人改良技艺,就能得到一笔钱财。”

    “即便到不了千金,那也至少有百金。”

    一众工匠再度红了眼!

    刘邈每次散发千金的事情固然可贵,但毕竟不成制度,只能当做机遇而不能当做追求。

    可既然如今天子亲口承认要设立制度,那就显然不一样了!

    如此,工匠,尤其这些积攒了大量经验的老工匠,可是真的有了奔头!

    “谢过陛下!”

    “谢过陛下!”

    面对众人的感恩戴德,刘邈也是微微一笑。

    因为用钱砸技术,其实本身就是无奈之举。

    所谓技术的进步,其实就是节约人力,从而做出更大的生产。

    但是华夏在技术进步上有一个致命的阻碍——

    人力太多了!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如果十个人干不成这事,那就上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突出一个人多力量大!

    可如此一来,面对困境,也就形成了只要人多,就一定能够完成的惯性思维。而不是说想办法怎么能够用最少的人力去做最多的事情,也就是去发展技艺。

    人多就算了,而且还地大物博。

    若是关中的树木被砍伐殆尽,那就从中原去拉,从蜀地去运。

    反正百姓那么多,就算死个几千人几万人那也是洒洒水的事情,费那么大劲去考虑技术啊?

    故此,人力的庞大或许能够制造出许多超越时代技术的奇迹,但也使得历代的肉食者并不珍惜人力。而只要人力不真正的短缺,肉食者自然也不会真正去体恤百姓,进而推动技艺的革新。

    所以老子才说:小国寡民,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人一多,自然不值钱。

    人一少,自然就会被珍惜。

    但好在……

    刘邈相信,只要跨过这个槛,那人口众多就不会沦为劣势,反而会变成其余任何势力都垂涎若渴的优势!

    因为这天下,还大的很!

    不说江东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地方。

    西南夷、辽东、交趾以南、西域以西……

    这些地方,迟早要去探索,去开发。

    所以,刘邈需要不断制造需求,再砸下重金,用以推动技术发展,并等水到渠成的时候,完成那关键性的一跃。

    比如此次冶城一行,便有了马镫、马鞍、弯刀等技术的突破。

    若是刘邈固执己见,依旧坚持招募更多的重甲骑兵,那无非是运输象皮的船只更多一些,筑造甲胄的工匠再多一些,而不可能出现用来适配弓骑兵的马镫、马鞍、弯刀……

    故此,需求才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需求,就算刘邈现在搓出来什么逆天之物,那也根本没有半点作用!

    尤其是刘邈知道,随着将来两季稻的推广,大汉百姓的收入会出现一次飞跃!

    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肯定也会增加,毕竟老祖宗说过:暖保思那啥嘛!

    而等到需求一增加,生产肯定也会陷入需大于供的窘迫境地!

    这个时候,就是这些有着海量经验的匠人发挥作用的时候。

    随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