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9章 逗弄袁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9章 逗弄袁绍 (第2/3页)

后高桥,使人骑于马上,根本感受不到半点颠簸!妙!妙!”

    张昭乘于马背,逐渐兴奋。

    同时,张昭心中的那些惶恐也开始慢慢消融。

    虽然马镫马鞍与粮食并无太大关系,但张昭不知为何总有股预感,就是刘邈已经准备好了。

    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张昭重新镇定心神,等到了宫室后,也便将袁涣交代的事情尽数告知刘邈——

    “两季稻确实可行,但却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曜卿发现,占城稻虽是一季早稻,却远不如本土的晚稻产量多。”

    “而且其稻穗也不如本土稻饱满。按照曜卿的说法,应当是因为占城稻尚未经过穗选之术。”

    早在孝昭皇帝时,关中就曾设有“稻田使者”一职。

    《汜胜之书》中也记载如“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这样的穗选之术。

    汉地本土的稻种,实则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品种筛选,其品质远不是野蛮生长的占城稻能够比拟的。

    尤其占城稻毕竟是从交趾以南传播到汉地的,水土不服也是正常。

    想要让占城稻变成真正适合汉地的稻种,成为亩产品质都为上等的作物,其实啊还是任重而道远。

    “其次,曜卿担忧若是忽然展开全面的两季种植,恐怕会有损农田肥力。”

    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

    故此,早在先汉时就已经实行了休闲轮作。

    后来渐渐用上肥料,比如什么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都被广泛用作肥料,用以维持土地的肥力。

    如此施肥,在以往的田地上固然足够。

    可随着将来两季稻的推广,肥料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但刘邈听到此事后,非但不着急,反而兀自一乐!

    需求,这不就出现了吗?

    张昭并没有注意到刘邈的笑容,而是继续说起袁涣给出的解决方案——

    “首先便是集中收取城邑粪肥,以及用如今江东各地渔货码头多余出来的鱼骨、贝壳、鱼虾等物进行堆肥。”

    粪便作为肥料,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当初张昭在设计金陵城邑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点。其余各处城邑基本也都有相似的处置方式。

    鱼骨、贝壳、鱼虾,则都是开展大规模近海捕捞的副产物。

    鱼骨、贝壳本就能够用来堆肥,至于鱼虾……则是因为终究还没有什么保鲜的办法,难免会有渔货腐烂,所以这也被袁涣选为肥料的一种。

    “而曜卿更想尝试的,其实是另外一种方式。”

    粪肥虽然重要,但人家那么多,粪也就那么多,不可能强行让百姓每天去多拉一泡屎。

    鱼骨一类的渔货肥料,其费用毕竟高昂,而且受制于大海,不可能推广到内陆。

    若是仅仅靠着这些,恐怕土地肥力依旧无法满足两季稻的需求。

    “曜卿听说,在南阳有这样一句俗语:冬稌夏穱,随时代熟。”

    “南阳一带,也曾进行过麦与菽的两季种植。而且种植菽反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