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知道你们急但先别急(二合一) (第1/3页)
又是将近九点,江成和谭雅萱才来到汽配厂。
上午江成也没有跟厂里的人交流,而是拿着笔记录了一些动力部件的数据和大小。毕竟这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还有电机以及一些汽车零部件并不是一个尺寸。
这里能修理班车和吉普车以及一些常规的卡车,零部件自然不同。
而厂里的修理师傅,以前也大部分是那种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带出来的。懂得汽车结构,会写会算,又动手能力强的,可能都在汽车厂当工程师去了。
也就是说,这里的汽车修理工,修理汽车也是有些死板的。就跟仿造汽车一样,仿造的车大部分零件大小比例都是一模一样,不敢变动。
汽配厂的师傅他们知道一辆车也哪些核心部件,但这些部件的动力怎么搭配来的,可能就搞不清楚了。
汽车有什么核心部件坏了,也不敢随意拿其他零部件去代替。
别看这个年代的司机和修理工,车辆的桥梁断了都敢去焊接好继续用。有些地方变形了,敲直了就是。
其实也些看上去很严重的地方,敲敲打打,真的可以凑合一下的。但核心部件坏了,修理汽车的师傅也不敢随意乱来。
这车辆的组合,并不是发动机马力越强越好的。而是要在大致的范围内适合,发动机功率过大,变速箱和传动轴之类的配件要是跟不上的话,也会因为扭矩的不足导致断裂。
马力小了就更不用说了,爬不了坡,载重不了多少东西。
在动力配件的搭配上,汽配厂就没有专业的人。但江成也不知道这厂在两年后造的三轮汽车和载重汽车到底是如何的配套设备。
毕竟只是试制成功,后面根本就没有生产。
江成哪怕是帮其他厂设计,那肯定不是只通过试制这样简单。
后世也有三轮汽车,最常见的就是卖天津麻花的,很大一根麻花,看着很诱人。开着车到处卖,也不知道生意好坏,反正车里总是很多麻花。
要么是卖的很好,一直有新鲜的货源补充,要么就是技术好,一根麻花卖几个月甚至一年,吃在口里还是香酥脆的。
江成就觉得三轮汽车就挺好的,轮胎都要进口的年代,少一个轮子就节省四分之一呀。
动力其实也不需要这样足,拖拉机的柴油机就可以,要是用汽车发动机,那不是跟人家汽车厂抢发动机了。
而且汽配厂这里也有三档变速箱,三前进档一后退档,一般变速箱几档都是按照前进档来算的。
三档的变速箱成本也低一点,五档的也用不上,五档是货车和卡车上用的。
而在汽配厂这边,三挡变速箱很少,可能是因为国内桥车少,进口也是优先进口货车卡车和工程车之类的。
现在国内一年进口一万多辆汽车,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是轿车。这个年代只有两百个不到的地级市区,一个城市一年也只能平均分配到五十辆左右的小汽车。
这里说的是平均,一些差的城市难道能跟四九城和魔都那边比吗。不过昌城算是省会城市,就算是内陆城市也能达到这分配量的平均值。
不过一年就五十辆轿车而已,你还不能全部地方单位占有,还有军方呢。所以地方上的单位一年也没多少辆,汽配厂自然也不需要多少三挡变速器。
江成都怀疑汽配厂在后来试制的车子,就是用了汽车发动机和五档变速器才导致不能量产的。
昨天跟着汽配厂的技术员讨论的时候,就有这个苗头。想要跑的快,又想载重可以,江成不相信他们这边会选择低马力的发动机。
上午,江成是先直接排除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型号选项,然后根据一些零部件开始进行搭配。
江成一般查看零部件,一边简单的画着草图。汽配厂跟随的技术人员看见他这样认真,都不敢随便出声。
谭雅萱也在狐假虎威,跟在江成身边,一副在认真思考的模样。搞的汽配厂的人认为她也很有能耐的样子。
“师傅,你们朱厂长在厂里嘛,在的话帮忙找他过来一下。”江成客气的对身边的一位技术员说道。
“在的,我这就去找朱厂长。”汽配厂技术人员说道。
江成早上来的时候,朱厂长还来接待了一下的。但江成拿一个本子在昨天堆放好零部件的车间仔细查看的时候,朱厂长也不好打扰,就先去忙自己手头上的事情了。
谭雅萱就是帮江成拿着汽配厂的一些配件图纸,江成在写写停停的。这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就十一点多了。
等汽配厂的人去找厂长后,江成把谭雅萱拉到了一边。
“等会去办公室休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