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上海牌汽车 (第3/3页)
但在这个时代属于很正常的事情。
十二月中旬,终于开始大炼钢收尾了。
两年前很多农村人进城工作,导致城市的供应差不多翻倍了。现在虽然已经已经精简掉五八年在之后,开办的没有效益的工厂职工。
农村来的人,直接回农村,城里的人变成待业。
而是十二月中旬,依靠是感受到城市的供应困难,打算继续精简。从六一年年初就开始精简,在五八年之后进城工作的农村人,都是精简对象。
分批次的精简,让公社慢慢接收消化掉返农村的人。
陈于雄得到这个消息,那是真的开心。汽车厂底层职工臃肿,工资倒是没什么,汽车厂的效益不在乎那一点。但是食堂和福利压力大,随便考虑点东西,都得按照二万四千多职工的基数来安排。
哪怕是给每个职工发一块肥皂,都是按照几万块来准备的。而且分厂的福利也是依靠总厂这个来安排的。
陈于雄得到精简的消息后,立刻让人事部统计五八年之后入职的职工,然后把五八年之前是城镇之外的户籍职工统计出来。
一九六一年的新年是二月十五号,还有两个月呢。陈于雄打算年前先清理一批,这留着过年的话,国内的福利得不少。
跟陈于雄这样想法的人很多,这年头物资太难搞了。临近过年的时候,不管是企业还是单位,都在各显神通,给职员弄福利。
江成的二叔和姑姑的子女,在汽车厂上班的,他能出面照顾一下,起码不是被安排在前面遣返回公社。
一九六一年很快到来了,这也算是旱灾的第三个年头,对于旱灾来说是今年要结束了,但并不是说大家能立刻恢复到三年前那样。
三年的时间,早就把储备粮给消耗的干干净净。就算今年下半年很多城市迎来充足的降雨,也不可能丰收一季就立刻恢复供应。
外一还没到一年的世界又来一次干旱呢,粮仓必须到到某警戒线之上才会开始恢复大家之前的供应。
也就是说需要两三年的休养生息才能行,这两年大家的定量还有可能再次降低。
只不过这样算下来,江成感觉这城市居民的定量就算恢复了,那时候要不了几年就可能面临知青下乡的年代来临了。
对于那个时代的接近,江成还是有点发怯的。
(昨天没睡好,今天先写到这,眯一会,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