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原子弹爆炸成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 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1/3页)

    在改革之前,企业的业务调整,其实经历多了也就能看淡了。

    昌城汽车厂的人有心里不平衡,那是因为你的订单可能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从海外争取过来的。但是抛开这一点,就会发现国内很多类型的企业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就拿橡胶厂来说,在五六年之前,昌城这边是没有正规的橡胶厂的。是安排人去魔都学了技术,然后回昌城这边建设橡胶厂,并且魔都那边还提供技术指导。

    昌城橡胶厂建设好后,上面就直接切断了魔都对赣省这边的一些橡胶产品供应。到后面赣省这边的橡胶二厂反而开始对部队的雨衣雨鞋提供供应。

    当国内经济发展好了,市场供应变大了,一个产品的企业出现其他地区制造同样的产品很正常。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也是要发展经济的。历史上能把第二汽车厂建设在十堰,也是有考量的。

    现在昌城还跟很多城市隔了一条江,南京大桥依然没有建设好,生产的一些车辆都要依靠轮渡到对岸,或者渡江到一些地方进行转运。

    湖北十堰是在江对面,让昌城汽车给一些业务只是为了初期就能有效益。但肯定不会像魔都汽车制造厂那样,只生产一种类型的汽车。

    既然被命名第二汽车厂,自身的使命肯定不会那么简单。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开始第二汽车厂就不是简单的地方企业,而是局级央企。

    去那边任命的领导干部,大部分都不会是湖北那边的人,从一开始就是从全国的干部中开始挑选的。

    甚至为了更好的开展第二汽车厂的业务,昌城汽车厂的厂书记康达里其实都在第二汽车厂的书记候选名单中。

    还有第一汽车厂一些管理干部,也将会调任到第二汽车厂去担任一些职位。

    其实康达里的履历是不行的,因为他在进入昌城汽车厂之前,只是一个要被淘汰的兵工厂负责人。

    就因为搭上了昌城汽车厂的快车,一下成为厅级领导干部了。跟其他一些领导干部比,履历方面有所欠缺。

    但是康达里是昌城汽车厂的书记,如果担任第二汽车厂的书记,能快速的让第二汽车厂成长起来。

    上面的意思是就算康达里担任第二汽车厂书记,大概也就三年的时间,还是会调任其他地方的。

    那时候老康作为厅级干部也名至实归一些,否则他的履历看上去很单薄,调离昌城汽车厂也很难放到其他地方重用,会有人不服的。

    这就像现在昌城汽车厂的副厂长陈峰,之前是厂里的后勤主任,但也因为履历不够,期间去分厂担任了几年厂长,再调会总厂担任副厂长。

    技术干部看你参与的技术研发和文章发表之类的,江成虽然只在昌城汽车厂一直任职,但他的履历长的很。

    五六年制造了第一辆工厂内部光观车,然后给汽配厂设计了一款三轮汽车,再到后来设计出昌江轻卡,并且研制出来后进行了批量生产。

    甚至昌江轻卡参加了阅兵仪式也属于江成的履历一种,考察技术干部看的就是这些。哪怕你能力很强,但履历上的记录很少在国内就很难晋升。

    像后世一些什么学历的人,还必须发表论文。学医的天天给人做手术可能都比不过会写医学论文的,干一辈子主治医生,比不过一些发论文就轻松当上主任的。

    老康是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