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山中顿悟 (第2/3页)
居所按北斗排列,如此方能借天地之势养宗门之气!昔年太一祖师立教时,祭坛要怎么筑,阵眼如何埋,那可都是有讲究的!”
白少游闻言一怔,打量这口吐人言的玄猫:“不想竟是通灵仙兽?”
“仙兽?”黑猫胡须轻颤,倨傲昂首,“本座乃太一道宫护法圣兽,幽影豹麟是也!掌三千禁法,通阴阳仪轨!”
“失敬!失敬!原来是大家!听阁下这意思,该也是通晓过往之事?”白少游说着,眼中一亮,“那日后咱们理应多多亲近。”
说罢,他心中灵光一闪,望着依山势起落的殿宇地基,忽道:“按着阁下的说法,东北角那处偏殿若是再挪三丈,正好能接上地脉节点。”
黑猫一听,上下打量白少游,点头道:“小子倒有些眼力,孺子可教也!”它抬起爪子,凌空勾画,“其实,若在此处添座照壁,引寅时紫气入阵,效果还能再添三成……”
一人一猫竟就着风水布局论道起来。
陈清立在苍翠间,望着渐成气象的山门,眼底掠过笑意。
“师父,我总算没将这宗门给弄散架。”
到了这一刻,他隐隐对于经营之道,对于如何做宗门之主,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和想法。
“自来成事之道,贵在明人善任。昔太公治齐,简其礼,因其俗,不过数月而民归;管仲相桓,察能授官,遂成霸业,此皆明主不躬细务,而委政贤能之故。”
想着想着,陈清的思路渐渐通畅。
他于这经营山门、调理地脉之事,实非所长,强为之,不过中人之资,只是修行之道,达者为先,他既登临九转金丹之境,一身修为便是宗门最大的依仗,如定海神针,镇住气运风波。日后,只需将自身道途感悟、神通妙法,传授于门下俊杰,宗门枝叶自然繁茂,何须事必躬亲?
此念一通,陈清心中灵机愈发活泼,身上气机与脚下溟霞山脉隐隐共鸣,忽生一念。
“宗门要兴盛,除了人杰,还需地灵,此山虽灵脉贫瘠,但我丹田之内的伪门,几如一座活着的洞天福地!若于山腹深处辟一静室,长坐其中,引此门灵气反哺山根,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未必不能点石成金,将这溟霞山硬生生造就成一等一的灵山胜境!只是,尚不急在一时。”
陈清按下念头,当前首要,仍是参透元婴玄机,确立修行方向。
“不过,仔细一想,我若坐镇山中,以灵门吞吐灵气,然后提升修为,作为宗门根基,借着知人善任,维持宗门运转,这山中内外,岂不是自成循环,俨然成了一个小天地?嗡!”
当他想到这里,忽然心中一震,生出几分奇异感悟出来!
《斩孽化景法》的开篇总纲,倏地浮上心头——
“万物有景,景载其道,元婴炼景,非止力之增,实乃窥道之始。景之所铸,非效天地之形,而摹其骨,非绘其象,而刻其理!何以擎天?何以载地?灵机何流转?万物何生灭?乾坤如器,必有枢机;大道若工,必循法度!汝之景,即汝所见之天地根骨,汝所悟之造化枢机!”
“余遍观古之炼景之法,皆重形而轻理,舍本逐末,焉能得真?故特立此《斩孽化景》之法,不循旧途,但求直指本源,为的,便是斩开虚妄,窥一见万,为后来者开一扇窥视天地枢机之捷径!”
陈清心头巨震,只觉一路参悟,虽有心得,却不如此刻陡然顿悟!
“元婴之境,吞吐灵机,演化外景,不是为了模仿山川河流、风雨雷电作为力量与神通再与人攻伐,那只是最肤浅的表象,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真正的元婴之景,是要去窥探、去模拟、去复刻这方天地的本来相貌,为下一步解析其框架、明了其动力、掌握其规律做准备!
就好比凡人见一精密器械,愚者只观其外型华美,智者却要拆解其内部齿轮轴承,明了其动力如何传递,各部件如何啮合,最终又如何协调运作,达成最终效果!
天地,就是最宏大、最精密、最复杂的“器械”!
修士炼景,就是要让自己渐渐成长为能够解析天地的“智者”!
元婴之景是什么模样,取决于修士对天地“运行规则”的理解到了何种程度!
“难怪,元婴八景的底色,乃是八卦之意,捕捉天地之景入自身,是为了后面方便理解了风为何起,雷为何生,水为何流,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