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新章节 (第3/3页)
月十六是个吉日,宜嫁娶,但时间仓促,准备不来。往后推要等到两个月之后才能有。
轩辕敏之不乐意了,别说两个月,两天他都嫌长,给皇帝大礼参拜:“父皇,不如就定在本月十六,儿臣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排场。天楚正跟南疆反贼作战,父皇不是也说过,凡是要节俭。”
皇帝头疼道:“可是距离十六还三日,聘礼上的事情都很麻烦,我们还在赶路,如何能给你操办婚礼?”
“不用麻烦,布置个喜堂,把我娘子直接抬进去就行。”
阮珠腹诽,我现在还不是你娘子!
太子满脸鄙视,撇着嘴道:“果然是在蛮夷之地长大的孩子,一点礼数都不懂,听说你们那里的人都批发刺身,大白天赤身露体很平常。不知道三弟如今可还是清白之身,可别把不干净的病带进岐王府。”
轩辕敏之勃然大怒:“你狗嘴里不长象牙,我现在就让你检验,若我不清白就装死在这黄鹤楼的柱子上。若你血口喷人,我就当场撕烂你冒浑话的大嘴巴。”
“好了好了,别吵了,都是自家兄弟闹什么?”皇帝露出不耐烦,皇帝的威严拿出来,众人都闭住嘴,场面一下子静下来。
皇帝摇了摇手中的扇子,看到上面的题诗,顿时起了兴致:“朕看珠儿不反对,婚事就定在三日后,正好行船多日闷得慌,趁机会在江城歇上几日。宰相,你交代下去,时间是急了些,但是婚事一定要办好了,万不可委屈了珠儿。”
“老臣知道,陛下只管放心。”王伯恩站起身接令。
皇帝的旨意发下来,轩辕小四算是阮珠的人了。
她觉得自己就是案板上任人宰割的猪肉,要是不答应敏之的婚事,太子妃的弟弟有可能趁虚而入。跟一个不认识男人上床,还不如杀了她。
接下来众人都在黄鹤楼用饭,席间,皇帝不停夸耀阮珠,指着手中的扇子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美的意境,不知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回禀父皇,这首诗名叫《山居秋暝》”阮珠窃取的多了,也没多大在乎,面色自然。
轩辕宗之温润的眼神看向妻子:“这首诗自从你在澜州吟咏之后,便流传开来,连小孩子都朗朗上口。我对父皇提起是你大作,你不知父皇当时有多惊讶。”
“何止呢?”皇帝一边喝着黄鹤楼的地产名酒,一边道:“朕听岐王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这样的好诗,你可以张嘴就来,就凭这项本事比很多男子都强。”
太子眼珠微动,突然道:“岐王妃既然有这样的才华,为添父皇助兴,不如就以黄鹤楼为题,再来一首如何?”
皇帝对诗词非常喜爱,立即附和:“珠儿吟咏出来的一定是佳句。”
阮珠知道太子在为难她,于自己与宗之,她都不能丢了这个脸,思索片刻道:“谁家笛里弄清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她把范成大的诗句里的中秋改成清秋,虽然也不应景,但没办法了,实在想不起来。
太子冷笑道:“现在可以没到秋季。”
皇帝摆摆手:“别管到没到秋季,但绝对是首难得的好诗,宗之,你妻子很有才气。”
轩辕宗之瞄了阮珠一眼,心里得意之极。
一直到了下午,众人才各自散了。老皇帝自有地方住,被当地官员接待去了临时行宫。虽然是临时的,但豪华精美不亚于京城皇宫。
轩辕宗之和妻子朝江岸停泊的岐王府大船走去,虽然官员们也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但阮珠的三个孩子还在船上。本来轩辕敏之还要跟着,被宗之冷言冷语说要注意影响,别毁了清誉,给打发了。
来到江岸,距离老远,阮珠就看到二妹阮玉的身影,站在一条破船上,把一个布包递到一个衣服陈旧的中年女子的手里。布包很沉重,一眼就能看出包着银子。
“娘子,你看那人是不是你的母亲。”轩辕宗之指着船上的中年女人。
阮珠也看出来了,的确是阮夫人,想不到她落魄到这种境地,竟然也随船跟来了,是打算去澜州吗?投奔谁,阮子旭,还是云家?
阮珠不知如何是好,过去也不是,不过去也不是。她与阮玉不同,阮玉是在阮夫人身边长大,但她在与阮夫人相处的时间不长。
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做小买卖的、挑担子的、打渔归来的、来回走的行人,非常吵杂。平时想找一个人都不难,但偏偏阮玉一回头,就在人群里看见了阮珠。
她呆了呆,喊出来:“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