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四章 三人行 (第1/3页)
古代剩女重生记 一七四章 三人行
官道。
出了京城二十里外,几辆外表素朴、但内里结实的马车停着。小召与一个唇红齿白的书童并排站在地势高的山坡上,手搭凉棚,遥遥的看到前方烟尘滚滚,高兴的大喊大叫,“世子爷,来了来了!”
一个回去伺候眼睛不方便的齐景暄,另一个则是温家的书童,忙忙的跑到温如晦的马车前,挑起菘蓝色的车帘,“公子,还要小半天呢!要不你先歇着,等靠近了松烟再叫你。”
“不可!”温如晦质疑下了车,“迟了,恐不恭敬。”
那边齐景暄也下了车,不顾自己尊贵身份,以“弟子礼”恭敬的站在路边等候着。
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好容易打听到俞锦熙今日离京,稍微一动脑子,兴奋了!天赐良机啊!俞锦熙的性子放荡不羁,随心所欲,除了去金陵一个多月的路上时间,再想找个朝夕相对、日日相处的机会,难哦!大好的“求学”时机,岂能放过?
于是,一个回禀了长公主,一个在翰林院求了南下的差使,结伴到官道上等待——同路行不行?估摸着就算诗仙不乐意,也不好意思翻脸叫人“滚蛋”的。
拜师、求学——这个过程一般的人可能无法想象的艰难,越是名气大的师傅越难拜,越是名气大的师傅,越是难得亲自指点。因为这个时代,师徒关系比父子关系还要紧密。父亲犯了谋反大罪,你可以告发,然后免罪,士林中不会有骂名,只会称赞“大义灭亲”。但老师犯了罪过,弟子去告发的话。读书人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你!从此不会再有士林中人跟你来往——连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都做不到尊重爱戴,这是品行问题。
而品行有问题,就上升到人本质问题。本质有问题,那就是根本性、原则性大问题!哪怕你是个清白好官,从不贪污受贿。也断了仕途,受人嘲讽。当今皇帝广平,对俞家忒多意见,还不是等俞家老爷子死翘翘了,才来清算?并且立下遗诏,殡天后迁老师的灵柩葬到帝陵。
害得人家破人亡了,再把人家的骸骨放在自己陵寝边。千秋万代的让子孙祭祀,这是什么想法啊!但世人都不以为异。甚至觉得广平皇帝是死前醒悟了,所以他的谥号为“武”,刚彊直理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总体来说,不算难听。
齐景暄、温如晦。还不算俞锦熙名下的弟子,但他们正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师傅可以选择弟子。弟子也可以选择师傅啊。他们二人都觉得,能拜在俞锦熙名下,可谓三生有幸。因为俞锦熙的才华。是实实在在的才华,全面且精深,比起那些年高有德的大儒来说,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淡”,更非一些张口圣人、闭口生人的沽名钓誉者可比。
及至马车近了,二人急忙长身一礼。道明来意。诚挚的“师傅远行,弟子自当随侍在侧。”
俞清瑶:“……”
她其实很想说。你们怎么不早点过来说?都到路上了,是逼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