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九九章 再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九九章 再遇 (第2/3页)

换代,温家都用鲜血证明着这一点。

    前朝的事情不提,现大周朝的开国皇帝曾是前朝官宦,起了不臣之心,登基后,因温家先祖不肯把他“乱臣”改掉。一连杀了七个温家男丁。从爷爷到孙子,一个也没放过,最后轮到十八岁的温家独苗,还是不肯妥协。总算皇帝没昏庸到底,放了一条生路。至于当今广平帝,继位的时候也没少杀戮手足兄弟,温家仍旧如实记录——可想而知,好容易绵延子嗣,又被皇帝屠戮了大半。

    温家为了“公正、客官”的史家道德心,数次家族血脉将断。所以。算是最让人敬佩,同时,也是最让人同情的世家了。这一片,包括十几富户的家宅。原本是温家族人居住的,后来人脉凋零,家族不兴,只守着五进的院落过日子,难怪正门方向与其他富户相反。

    能证明温家底蕴的,只有浩瀚如烟海的的藏书吧?五进的院落,除了主院两位老人,倒座是几个下人居住,其他东厢西厢,从前到后,全部摆放着整齐的书籍,据粗步估量,不下十万册。与之相比,俞清瑶从曾祖那而继承来的,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人家是千年传承,能一样吗?宁可贩卖祖宅,把偌大的宅院一块块分割卖掉,也不能丢下一本书……

    让老人为编撰《广平大典》也把最后一样象征温家底蕴的藏书,献给朝廷。

    是不是太残忍了点?

    俞锦熙也不说明其他,只是客客气气上门做客,与温家老爷子谈论市井民情、古人诗词,末了才道明来意——请老人家教导女儿书法。温家老爷子脸上长满了老人斑,说话语气缓慢,眼珠都浑浊了,可一旦站在书案前,颤巍巍的手一拿起笔,浑身的气度全不一样了——史官下笔,每一个字,都关系一人一生的荣辱啊!长久养成的慎重,以及对落笔后对每一个字负责的态度,让这位年过八十的老者,显得非常睿智,令人敬服。

    俞清瑶拜师,先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