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章 心凉 (第2/3页)
舅“分忧解难”了。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没有李春家的这番话,俞清瑶从自己的心结里走出来,再发现舅父所面临的困难,说不定真的“挺身而出”,就像前世一样,安庆侯府以“谋反”罪查处,所有家财抄没,仆人发卖。家眷收监。她顶着巨大的压力逃到大理寺门口,击鼓鸣冤,轰轰烈烈的告御状……
连命都能豁出去的人,还会惧怕区区联姻吗?
可听了这番话,心理的滋味……别提了。清白被诬,忠贞见疑。最是伤人心。多热乎的心,也能冰得不剩一点温度。俞清瑶拼命的让自己相信,前世舅父、舅母对她是一片真心,并没有利用的意思,可接下来的时间,仍旧让她的心一直往下沉,沉到深不见底的谷底。
……
顺娘自打发现言语无法打动俞清瑶,便偷偷找门路离了侯府,去的地方自然不用提,是见沐天华了。见了面,好一番叙述自己如何如何困难,姑娘肯本不信任,偏又委以重任,害得她日日夜夜悬着心;底下小丫鬟总是淘气,动辄闹出乱子,须她收拾;最可恨的是房里养着一个无所事事的乡下村姑,因俞清瑶小时喝过几口奶,便装大功臣了,吃用都是上上等,别人碍于情面称呼一声‘嬷嬷’,就是不见得有什么本事!
诉完了苦,又把知道长乐侯王銮求亲后,俞清瑶的神态举止一一描述了,末了一声无奈叹息,
“许是顺娘不中用,两年多了,姑娘待我跟以前没什么区别。需要的时候用一用,不需要的时候理都不理睬一下。顺娘虽然是下人,见识有限,可小侯爷是什么样的人,顺娘看得清清楚楚的!姑娘能嫁过去,真是前生修来的福气!就是不明白了,为什么不答应呢!”
沐天华听了,立刻动笔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明明白白的写了这门婚事的好处,让“年少不知世事”的俞清瑶不可拒绝。又写了一封给自己兄长沐天恩,说经过慎重考虑,她这个做母亲的答应了,许了这门婚事,纳采问名,都交给嫂嫂办理了。
顺娘喜滋滋的带着两封信回来。
俞清瑶看了自己的,登时火冒三丈。她年少不知好歹?有这么侮辱人的吗?她再怎么不知好歹,也绝对做不出红杏出墙,顶着已嫁妇人的身份,跟有妇之夫生下私生子!要是不来招惹,她还顾念着一丝丝的母女感情,可沐天华屡次插手她的婚事,前头私自定下有清高傲气的储凤栖,这回又来逼迫她!当她是木偶摆设,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吗?
同时,俞清瑶的心理也萌生的对舅父的不满。因舅父明明知道顺娘跟沐天华的联系,居然不闻不问,似乎有意纵容——难道说,因为跟长乐侯王銮的联姻,对他大大有利,所以袖手旁观了?
猜疑的萌芽越来越大。顺娘几次离开侯府,带回来沐天华的信件,一次比一次口吻强烈犀利,开始还温和的“王銮此人不错,是理想夫婿”,后面就直接的“住在舅父家,须得事事以舅父舅母为念,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