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五章 惊天之变 (第1/3页)
惠安太后的招数老套不够高明吗?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六个月后,端宸五年的九月——亦是端宸皇帝登基第四个整年。按道理而言,端宸是赶上好时候了,他继位之初,国库虽然称不上十分充盈,可也没留下什么烂摊子,盐政改革,江南的盐商比任何时候都乖觉,每年的税款少说有几百万两银子进账,比隆正时期官员发俸禄都捉襟见肘好多了。武力上,多了北疆南疆的众多劳兵疲将,可大周的国防比任何时候都强,不惧任何外敌的侵犯。文政呢,文武百官没有激烈的党争,或是奸邪当道,正义无存,算得上政通人和了。
可就是这样的“明君”“贤臣”,理应谱写一段佳话,创造繁荣富足的“盛世”,居然在短短两年间,爆发了三次谋反大案!第一是废太子联合原端王妃母家栾氏谋反案,其二是贵妃因妒生恨撺掇秦王矫诏逼宫案,第三,却是皇太后串联国戚连家下毒软禁帝君案!一次比一次惊天动地,一次比一次造成的后果恶劣、影响深远!
一个皇帝,连他的生身母亲、亲生儿子,还有相伴多年的妻妾都想他死,都想推翻他当政,这说明什么?往大里说,是端宸本人不配做龙椅,往小处说,也是端宸的母亲妻妾儿子品德败坏——不是一个,而是身边亲人都是如此,不也变相说明端宸自己有错么!
可怜广平,千挑万选选了这么个连小家家主都做不好的人当了继承者,可呕死了!若他能眼睁睁看到这一幕,怕是会从帝陵中跳出来,痛恨的掐住端宸的脖子——你个混球,老子好不容易把天下治理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了,你倒好,看不住老婆管教不好儿子,尽让他们败坏朕的江山!
谁也没有前后眼。广平不会知道他看错了人,百官也没想到皇太后的野心这么强大,摆布不了儿子就想逼端宸退位,立不足一岁的皇后嫡子登基!当端宸在金銮殿上呕血。精通医术的丞相诊脉发现中毒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查,这是肯定的。后、宫中居然有人敢对皇帝下毒,活得不耐烦了吗?弑君的罪名古往今来都是罪不容赦的。本来惠安太后是可以抹去痕迹,做得干净不留尾巴,可她忘了一件事,这宫廷中看似她地位最尊。但毕竟离开宫廷三十多年了!短短三五年内就想牢牢控制所有人,可能吗?早有人布好了局,就等着引线点燃,轰隆一声炸响!
文武百官进不了内宫,郑重的托付长公主——以长公主的年龄并资质,皇家也只有她有绝对的威望了。凤头拐杖一举,她亲自坐镇,挑选了两队慎刑司的人跟去查探。半天时间就顺着蛛丝马迹追到慈宁宫。什么,慈宁宫不准乱闯?不错,按正常的规矩来说。乱闯慈宁宫跟弑君的罪名也差不多少了。但这不是带队的人不同么?
长公主有什么好畏惧的,对虚空一拜,言道“陛下龙体安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