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三章 (第1/3页)
建元三年,为充宫绵延皇家子嗣,皇帝下令广选秀女入宫。前大周朝的安国公、定国公府、钦安候府、威远候府、平西侯府……当初站队犹豫的,这一次算是将功折罪,都将嫡出的女儿送入宫。
未久,册封新德妃贤妃贵妃淑妃。而其余四品官员以上的官家女,皇宫内空荡荡的宫室和昭仪贵嫔才人美人的封号,也纷纷等着她们。后、宫安定了,前朝的心自然也稳定了。威远候一家不再是唯一的贵戚。不过五月,皇后娘娘病重过世,杜芳华当仁不让的成了后位唯一的人选。
如今,只看皇帝什么时候下诏书了。
安庆侯府早在以前被降了等,新朝时没有从龙之功,也不曾跟新皇结怨,平平常常本本分分,并不招惹人注意。不过随着外甥俞子皓的崭露头角,意外的宾客如云,络绎不绝。
原来,因一代诗仙的仙去,皇帝时常会感慨不已,便封了诗仙之子俞子皓为“逍遥候”。俞子皓在朝在野的名声都不错,关键是他在父亲得意时,不曾仗着父亲的名头惹是生非,反而刻苦攻读,并进士及第;父亲被人指点辱骂后,他也不曾表示“跟不忠之人划清界线”,表现得符合儒家忠孝。
大齐开国已经两年多了,人心思定,没人会不长眼的揭俞锦熙对大周忠诚不忠诚的问题——何况有人心有戚戚,觉得让俞锦熙常年在端宸面前忍辱偷生,实在太难为了。
所以皇帝说要封俞子皓为侯,反对的声音不大。最多在爵位的等级上打打口水仗。皇帝也妥协了,将“三等侯”降为“一等公”,于是,俞子皓成为大齐第一位不是因为战功而封了爵位的。
可奇怪的是。人人敬羡逍遥公,却无一人提起他的胞姐俞清瑶,仿佛端宸时期引起风风雨雨的那个女子。压根不曾存在过。前些时间京城内外忽然流传一本奇特的话本,说的是某朝某代皇帝酷爱美人,与某女的风花雪月故事。最后江山败坏。女人自尽而亡……
映射的是谁,不用多说。
密探把所有大胆寄卖此书的书铺全部查封。可民众的好奇心。越是禁毁,越是传播得快啊!没多久,这本话本又增添了不少**内容,流传到江南江北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新逍遥公的脸色都不好。他的回击也快,先皇后东茗过世了,以“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无主则妃嫔不得相安”,先发制人,提议立后!
杜芳华就是现成的皇后人选啊!可要么怎么说“阴毒不过逍遥”呢,俞子皓在满朝文武的面痛哭流涕,说起女子贞德有多少重要。表面是说胞姐的不光彩经历,对他的牵累。暗中指责杜芳华以前不重妇德——不然怎么就以侯府千金的身份做了妾侍呢?
一失足千古恨啊!
在满朝文武的面前如此一表演,谁能否定他?杜芳华登上后位的机会,几乎断绝了。而皇帝似乎“虚心纳谏”,接受了提议。让人提议皇后的人选。
众人下看朝,回家把家里适龄的女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