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_第一百七十六章 优劣 (第1/3页)
东亚的大战对欧洲产生影响是巨大的,英法再东亚战争中受到重创并受到严重的牵制,使得巴尔干冲突中同盟国反客为主,变得更加强势,尽管巴尔干各国仍然蛇鼠两端,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已经有明显的加入同盟国的倾向。
在经济上,英法的工业在中国西南打压下彻底失去东亚市场,使得原本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更加恶劣;而德奥却迅速抢占其空白市场的大部分蛋糕,迅速摆脱经济危机,获得巨大的发展,甚至在中国取得大量的中短期工程合同,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财政的宽裕,让同盟国投入更多资金扩充军备,实力更加强大,人们生活好转,政府向心力也极大提高,同盟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而英法却陷入恶性循环,双方的实力对比产生此消彼长的状态。
法国直接面对德国的巨大压力,感受尤为清晰,对于无缘无故卷入这场战争,法国各方势力团体无不强烈的反对。
激进共和派集团领袖乔治·克列孟梭直接抨击当局:“...在错误的时间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使得德国人利用中国人的力在消耗我们协约国的力量,同时中国也借这个机会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造成现在恶劣的局面。结束战争吧,德国人已经把大炮架在我们的家门口了...。”他不仅是参议员,而且1906年担任内政部长,同年继任总理(直至1909年)。在法国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法国总参谋长霞飞也强烈的表示:“...我们的战争储备被不断消耗,而德国人却在不断的制造大炮和炮弹。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两年,那么德国进攻的时候,我们将完全没有还手能力...。”同时还毫不客气的指出“远隔万里去东方和一个拥有百万精锐部队的强大军事集团作战,这简直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的行为。”可想而知法国军方的态度。这种表态也表明了军方的看法,如果不是军方看不到一丝胜利的希望,是绝对不会发表出这种极度讽刺意味的言论。
法国当局自然也明白不能再继续下去,原本卷入战争的目的是因为中国本就软弱可欺,以为胜利唾手可得,可以从中捞取利益,增加执政本钱。可是谁也料不到踢到了铁板,芝麻没捡到,结果丢了西瓜。
法国高层都很清楚,以中国西南的强硬,他们所谓的远东利益是完全没有希望保住了。战争需要尽快结束,可这么大的损失也需要有人来背黑锅,而背黑锅的无疑是法国当局总统和总理。
“...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击败中国人,国会已经不会在拨款一个法郎,军方也不会再派一个兵去远东...。”
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在首相官邸会议中复述法国外交大使的通知,这让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海军大臣丘吉尔,陆军大臣海格以及财政大臣大卫劳合乔治脸色都异常难看。
贝尔福叹息道:“法国人说,如果帝国反对,他们将单方面和中国人和谈,因为他们不希望法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