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十一章节——入学(修) (第3/3页)
接触中也了解到这是一个实诚的人。就更不会在意他发小性子。加上也是看的很顺眼.
此次相遇,张仲平不会想到,在八年后,还真是这一位当时仅是身为一师之长的胡岗,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原在历史上本应牺牲三千将士中的一千多兄弟,当然,这也包括他张仲平。这是后话,暂时不提。
校园的第一天就这么过了,想到那将要到来的战争,胡岗怎么也睡不着,这就是自己要起步的摇篮?谁说不是呢?中央军校自建立起,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中下层军官,在抗战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想到这些,开始回忆有中央军校记忆的历史:——
南京中央军校自1928年兴办到1937年西迁成都止,历时10年,共招训正期学生8期,也即第六期至第十三期,以及各类军官班若干期。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28年春至1929年冬。这是军校的草创阶段,其办学条件和各种教育设施均较粗陋。教育方面主要是收容前黄埔军校和其它军事教育机构遗留下来的学生,并合在宁新招的学生,先后编为第六、七两期实施教育训练。初建的军校已开始卷入*的“讨逆”活动,1929年10月,第七期全体学员生均奉命参加了蒋冯战争。
第二阶段,为1930年春至1937年春,从第八至第十三期军校教育步入了正规化时期,在学生招考规则、教育期限、教育程序、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诸方面都日臻完善和规范化。而德式教育的采用更使军校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军校还根据*的指示扩大了正期学生在全国的招生范围,由原先集中于南方,而扩展到黄河南北和边疆各省;并且举办了大量的军官补习教育和召集教育,其中许多短训班是直接配合*的“安内攘外”政策,从而使军校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达到其鼎盛时期。
第三阶段,为1937年5月至19377年10月。这是南京中央军校的最后阶段,战前准备和战时搬迁是这一阶段军校的主要活动。
从这可以看出,军校的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毕业生并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为国,而自己要做的是那种驰骋在战场,只为抵御外敌的纯粹军人,不想沾上政治。
有这可能吗?不可能又能怎么办?不知道,不知道,不如不去想,先好好睡觉。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