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_第十九章节——家中的生活(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_第十九章节——家中的生活(2) (第1/3页)

陕西是典型的黄土地,水资源缺泛,虽说最严重的是在陕北地带。不过渭南这块也不好过,这里的老百姓地里种的小麦与玉米等粮食作物,也都是靠天吃饭。

    不过就算是大灾年,饿死人的还不是很多,再怎么说,政府还是要给点救济粮的。

    加上从山上找些树根与野草野果什么之类能吃的东西,基本还是可以撑过一年。

    加上国人的勤劳。只要不是那种特别大的灾荒年,日子就算难过,也是可以撑下的。

    在30年代初,科学水平虽说不是很发达,但在陕西渭南这块,因为地势不错在平原地带,现在可以说在一部分地方己经实行了引水浇灌,不过在花费上还是不少的,每个季度得用去一到三个大洋,主要是你地离水沟的远近。

    引水到地里主要是用竹子架起来形成沟渠,让水缓缓地流进。一亩地浇好大概要半天左右。

    这些后世平原地带的种植业浇灌方式想比,慢的是不能再慢了,不过在现在来说老百姓还是可以接受的。

    六七月份正是天干的季节,也是小麦的成长期,早的一批还有一段时间就要开始收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吧,晚一点也就二个多月,所以这阵浇水得勤,怎么说一周得交一次,一家子十来亩地,这样排开几乎每天都要用人在地里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也不是每家都有地种,有地的多是地主与一些小有本钱购置了几亩地。

    在这个时代是佃户又不是佃户的人。怎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原来是地主家的佃户,不过通过自己的慢慢积累。

    有点资产后购置几块不好的地用来种,虽养活一家几口还有点困难,不过家中在出一二人去做佃户,也就是租点地主老财家里的地地种,日子也能过去。

    从前胡岗家就算的上此类。不过这几年因为他的工资每年都有近百大洋邮回来,加上去年黑娃开的店有了收入,除存下的,每月也给胡岗的父母近百大洋。

    要知道这个时代一亩地也就十来个大洋,所以胡家的当家人胡成海在过去的半年中狠心用几年来攒下的二百多大洋购了二十来亩算的上是良田的地,让胡家算是彻底摆脱了佃户的日子,老大老二一人分了十来亩,加上从前自家购的,现一家子人除了在部队的老五,再就是不知踪影的老三,家里人第户都有地种了。

    现在的老大老二分了家,所以也就算了一户单独存在。至于家中的老么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