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十章节——接到任命 (第2/3页)
岗成绩优异,准预其的代职要求,不过更正为,从原部队调到62军任中蔚作训参谋。暂在62军所属驻防渭南158师代职,负责特战营的组建工作,己电令该师配合,所需武器己下发到所属部队。学员胡岗在接到命令后务必在一周内上任——教育长张治忠;62军司令部部队长黄涛”
看到这份命令,胡岗有些呆了,朦胧中自己怎么从邮包里拿出中蔚军衔都不知道,他被这份幸福的大礼给扔晕了,我想谁都会这样,十八岁的中蔚,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走任何后门,得到了一个实打实的任职命令。啊,胡岗似想起什么了.
‘对,对,他对自己说,肯定是自己当初在老连队的练兵方案得到通过,团上报到师,然后到军部被军长知道,而让自己得到一个意外的任命,就算是暂时的有什么,我只要这个机会。不会还有大半年时间吗?
只要把时间紧点挤,还是可以打造一支说的过去的部队的。唉,可惜不能回到老部队。想着有了这份命令给予的便利,又是在自己的老家,那起事来肯是事半功倍,不过这时他更多的是在想第一次淞沪抗战暴发的背景,那是在怎样的一个条件下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了中国东北。为了扩大侵略,转移视线,日本开始有意地制造事端,以便挑起淞沪之战。日本学者信夫清三郎在其《日本外交史》中指出:“上海事变是为了把各国的注意力从满洲转移到上海,以完成对满洲的侵略而发动的一种策略。由于事变的爆发,世界的关心转向各国权益交错的上海,关东军乘此时机一步步地推进了满洲建国的计划。”
当时的上海已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金融中心和贸易港,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因此将战火引向上海,不仅会吸引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而且势必给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直接威胁,使其对东北问题难以顾及。其实在上海挑起战火,对日本来说不仅是个策略问题,也是它想扩大在上海势力范围的一贯需求。再说在上海动武也有相对方便之处,即有公共租界可作掩护,又有驻沪海军陆战队、在乡军人团可作为先锋力量。
1932年初,上海的局势骤然紧张。1月上旬,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在东京向裕仁天皇及参谋本部报告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