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223章节——歼灭第十一旅团(4 (第2/3页)
兵牺牲。
王忠亮是一个把士兵生命看的很重的人,而且这些都是在山上一起呆了数年的兄弟。他的心很痛。为了兄弟们少牺牲些,他在交战受挫后,数次向二团求援。只要二团出手,以所占的532高地,完全可以对十一旅团形成压倒性的胜利。
以他心中所想,与二团之间有些小隔阂,二团长不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战斗中来。可是听到二团长说二团士兵很累,需要暂时休息时。王忠亮发现错了,自己错的很离谱。对方根本没有在意他们的死活。
是师座的意思吗?这是王忠亮得到二团答复后第一个想法,冷静下来的他还是否定了,其中肯定有其他因素。这名三团长虽说是土匪出身,可是有着国外留学的经历,又上过军校,算的上复合性人才。
以他的眼光看,绝对不会是师座的意思,否则当初师座就不会把青峰山的兵集中编制成军。这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任。他很清楚,师座的心中,只想好好打鬼子。是个重情义的人,也不会去讲出身。
可战局的不利怎么办?二团又不配合。向师座告状吗?王忠亮摇了摇头。三团与二团不一样,二团说的上根深的守备师嫡系部队,他不想因为自己让青峰山改编的部队,在后面的日子中,相处中与原守备师的人马发生不快。
无奈的他决定自己想办法。十一旅团的士气低落。也不是没有可趁之机,再说了,对方的重武器当前也不占优,而空军,在这山林地带空中支援作用也不大。反而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小鬼子在这块阵地只会以步兵交战将是肯定的事。
那么,又过于担心么呢?相等兵力还有着士气与弹药之优势。单兵战力上差小鬼子也不是没有地方补上来。只是这样一来,伤损会很重,有可能这战后三团会失去再战之力。伤筋动骨成为一种必然。
既然从军,就不能有私利,想在自己在国外时看到别国的强大,当时心中的信念就是回国报效国家。但因为没有关系,最后无奈之下只有回到老家,从事家族本行为匪。从没有想到,失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