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二百七十一章节——廖龄奇的故事(上 (第2/3页)
傲的廖龄奇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不是作为抗日英雄光荣地倒在杀敌的战场上,而是以“永安市附近战斗,不能掌握部队,予敌打击,且离队至祁阳,致陷该师于散乱之境”的罪名结束了生命。
1941年9月17日,第二次湘北会战开始。此时,廖龄奇正请假去吉安结婚,乘便转回老家祁阳省亲。副师长张灵甫率部队从江西新余,经万载徒步赶往长沙,不意日寇已于17日分五处强渡新墙河,58师陷入极端不利形势中。廖龄奇闻讯由祁阳驱车于途中赶上部队,遵令退守醴陵待命,而原驻防新墙河一线的部队,则按薛岳的部署早已向长沙东南撤退,日军乘虚直入,占领长沙。
1941年9月26日上午,廖龄奇与张灵甫一起率58师赶抵战场,原以为有友军在原地留守与58师换防,却是踪影全无,廖龄奇只得下令全师在永安市,东林寺,春华山一带展开,巩固长沙-平江大道地区,正面迎战由路口畲南进的日军。
74军军长王耀武则执行战区长官部的命令,命51师与军直属部队继续向黄花市推进。在此之前,74军的先头部队57师一部已于25日午时许到达春华山附近,占领春华山到赤石河(春华山西北十公里)一线阵地,该师其余部分于二十六日黎明前后到达,58师的蔡仁杰173团也随57师参战。
春华山距黄花市约九公里,离长沙市区以东约三十公里。最先与74军遭遇的,是日军的第3师团花谷先遣队。据日军战史称,第3师团原本并不担当围歼74军的作战任务,它是奉命经上沙市向金潭附近追击,并在该地渡过浏阳河向长沙南侧地区继续追击中方的溃军,它的行进路线是由北向南。当74军自东向西向长沙以东的黄花,永安地区挺进时,南下的第3师团恰好斜刺里撞上了74军的右侧,双方在春华山意外遭遇。
26日上午9时,正在春华山展开阵势的57师发现花谷旅团的一个先遣大队到达春华山附近,准备南进抢占金潭渡河点,便立即发动截击。日军起初还以为是溃散的中国残兵偷袭,当遭到重机枪连续猛烈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