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三百0二章节——酒楼见闻 (第2/3页)
点小消息来啊!
而原来的守备师根本就没有。从上到下,二万多官兵的调动,就是由其师座一人决定而调动。就是到了后来,战局出现变化,战区让部队撤退到新墙河南岸时,同样是把命令不顾,继续与敌在北岸激斗。
这样做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在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部队,都是无法理解的。如果每一支部队都这样去做,那长官部就是形同虚设。还要来干嘛,让你各师自己配合作战就好。不管有多好的借口也不行的。
让众人争论的也是守备师的抗命而战,在这酒楼的客人中,大部分说的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上的形势,不是指挥部的人可以了解的,只有第一线的指挥官才是最有发言权。
而另一方也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最后说到在长沙的庆功会上,守备师的官兵没有人出席,就是那个师座,也是仅开了一场会就离开。这是怎样一种态度。战场上还好说,可是战后呢?又来这一着,不是打长官部的脸吗?
听到这里时,胡刚都有些苦笑,当时他真没有这样的想法不参加那个所谓的庆功会,是因为想到流血牺牲的兄弟,心里就难受。没有心情去参加。
可是现在让有心人利用起来,说成这样的调子,那接下来,会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还不知到是怎样的。但有一点无法否认,有了这个调子,还传到了普能民众的口中。那么,自己在这上面,是没有了反口的可能。
让胡刚很是难受,不过也有反省。听到这样的议论,静下来想了会,当时有些情绪,但没有其他的动机,说要去对抗长官部的命令,还真是没有那个想法。有种投机的心思是真的。
源于所造成的事实,让胡刚根本就没法院解释。而他的侄子胡军有几次想站起来争论,都被置住了。那警卫连队的官兵,三十来人,见师座没有表示,便也没有动。
他们是以师座的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