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眭固,你不愧字白兔呀,还真是个好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眭固,你不愧字白兔呀,还真是个好人! (第1/3页)

    “大将军,不是,哎呀!”步兵校尉气的捶胸顿足,又再次向杨奉喊了一遍。

    “哟~原来如此,我就说谁这么无聊,也不怕弄湿了衣服。”杨奉有一点尴尬,不自觉的抠起了耳朵。

    “嗯嗯!让本将军瞧瞧是何人在摇旗!”

    顺着步兵都尉手指的方向看去,杨奉透过朦胧的水雾,发觉在黄河对面似乎有着一人,不对!

    准确的来说是一百人,而且貌似更多,隐约看着他们的看着,也不像是当地的流民百姓。

    那毫无疑问了,肯定是河内太守兼大司马张扬的驻军,不过想想也对,像孟津口这种军事驻地,没有几个人在此坚守,反倒显得有些离奇了。

    “快看快看,那是不是有船过来了?”

    在士兵们的惊讶之中,可以看见对面举着旗帜的那人突然一个踉跄,顺势将手中物品抛出,很显然是摇旗不看路硌到脚了。

    不过之后那人又跑向一旁,撑着一叶小舟,用手拽着横在两岸的纤藤,就向这边划过来。

    这纤藤是一种川江船工常用的拉船工具,说白了也就是一种绳子,采用八至十几根篾条编织而成,具有不吸水和易沥干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这种工具在古代航运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适用于水流湍急的河道,在这里就借指的黄河。

    如果要问为什么没有浮桥,那就是三国时期根本没修。

    因为直到西晋时期,度支尚书杜预才主持修建了洛阳首座黄河大桥——富平津桥,并且一直沿用到唐宋。

    “啧啧啧,这也是一个狠人啊,他就不生怕一个浪花把他给掀河里去吗?”此时此刻,杨奉特别想要给此人举上一个大拇指,发自肺腑的赞叹一番。

    像杨奉这边,如果要从孟津口渡河的话,采用的船只都是大型号的,虽然全是当初董卓西迁长安,剩下来的古董玩意儿。

    但是汉献帝东归之后,又专门派人修缮,即使有点破旧,但至少不用怕被一个风浪给吹翻。

    在黄河两岸近千人的注视之下,这名壮士不知是运气好还是实力强,竟然仅仅凭借着一根纤藤,安然无恙的渡过了黄河,还将小舟给推到了近滩。

    “快!快速速前去迎接这名壮士。”不说别的,就这股勇气,管他是敌是友,杨奉都得以原礼相待。

    不多时,在众人的好奇之中,一名虬髯大汉逐渐显露身形,缓缓浮映在杨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