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4章 故人已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44章 故人已去 (第2/3页)

声在这幽暗宫墙内,显得分外清亮。

    有人讥讽道:“废帝虽废,风流不减。”

    但徐闻听后,却不置可否。

    在他看来,朱祁镇虽无再登龙位之望,但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天命;

    在深宫之中繁衍血脉,某种意义上,是对抗被遗忘的方式。

    南宫深处。

    那一日,朱见深坐在墙根,怀里抱着一本《千字文》。

    他已经不再口吃严重,读书时却仍然胆怯,每逢念错,总回头看万贞儿一眼。

    徐闻派来的教读太监站在一旁,时不时点头:“沂王殿下今日识字六个,不错。”

    万贞儿站在他身后,轻声鼓励:“别怕,有我在。”

    朱见深抬头,乖巧的点了点头。

    他从来不敢想象,自己将来能重回东宫,登临奉天殿,成为大明皇帝!

    更不会知道,今日落在他额头的那一抹阳光,是越王在政治缝隙中,为他打开的一道天光。

    .......

    时光荏苒,岁月如刀。

    自北疆安定、献俘大典之后,朝局渐稳,大明政务步入正轨。

    徐闻也终于卸下肩头重担,回府静养。

    此时的越王府,虽无昔日战马嘶鸣、急报纷至的紧张,却依旧是京师重地,文臣武将常有来往。

    而府中最常见的,便是六部九卿前来问政请教。

    称越王为“摄政王”,已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

    但徐闻自己清楚,他这一生风雨半生、征战无数,如今不过是进入了“将星垂暮”的时刻。

    他很少再上朝,但并非完全闲散。

    每天清晨仍习武演拳、抚书理政。

    偶尔穿上便服,走入街巷,与百姓言笑如旧。

    年逾七旬的徐闻,腰板笔挺、气血充盈,若非须发斑白,旁人断不敢信这是个古稀老人。

    这一日,春风微暖,府中小院花木扶疏,香气沁人。

    门房急匆匆来报:“王爷,四海商会京师分部周青会长求见。”

    徐闻正要午休,闻言顿觉精神一振,抬手笑道:“哦?那小子终于来了?也不知又在哪混吃混喝了这么些日子,让他进来。”

    片刻后,周青快步入厅,满脸憔悴,神色异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