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荀彧郭嘉 (第3/3页)
不了,历史上曹操的大后方失火,陈宫张邈背叛引来吕布,若非荀彧智谋,恐怕曹老板当时就得退场。
郭嘉好坏参半,不过这个年纪倒也能纠正恶习。
他心下快速简略了一番。
“谢中郎将。”荀彧和郭嘉起身。
近距离观察,更觉张显气度不凡,沉稳中透着锐气,温和下藏着威严。
重新落座。
张显开门见山:“某治理此地、方及一载,诸多举措或有不周或显新奇,还望二位先生不吝赐教。”
荀彧拱手,言辞恳切:“中郎将言重了,彧与奉孝一路行来,观虑虒田野丰茂市井繁荣,百姓安居吏治清明,更闻中郎将轻徭薄赋明正典刑、首创工分之制,惠民实政,令人钦佩。
此等治绩,莫说并州边地便是中原富庶郡县,亦属罕见。赐教不敢当,彧心中实有诸多不解,欲向中郎将请教。”
“哦?文若先生请讲。”张显态度诚恳。
荀彧若有所思:“这司法曹之举,地方豪强盘根错节,司法曹独立审断如何确保其不受干扰令行禁止?又如何选拔培养足以胜任的法吏?”
“司法之独立,首在主官之决心与支持。”
张显语气坚定:“凡涉司法,我必亲自过问力排干扰。”
“司法曹法吏,首要之选便是‘明法’、‘刚正’、‘无私’。
选拔自军中识文断字、秉性耿直之人,如今担任曹法吏的多是伤残老兵,或民间素有清名、通晓律令之寒士。
入职后,由经验丰富者带领,学习律令、案牍、勘验、审断之实务。
同时,制定详细章程,约束其行为,若有徇私枉法,以死惩戒”他顿了顿、
“当然,此乃初创,完善之路尚长,文若先生若精通律法,可有良策?某洗耳恭听。”
荀彧心中震动,张显对司法独立的重视和推行力度,远超他的预期,他拱手道:“中郎将思虑周详,彧暂无良策补充,唯望持之以恒。”
“自然。”张显点头一笑。
这时,郭嘉插话道:“中郎将,嘉对那工分制甚感兴趣,此制巧则巧矣,然百姓手中唯有工分,无法换取他处物资,岂非将百姓生计全然系于县衙一身?
若县衙物资匮乏,或兑换比例有变,岂不立生民怨?再者,长此以往,民间钱币流通断绝,岂非自成一国,与外界隔绝?”
郭嘉的问题尖锐而深刻,直指工分制的核心风险和潜在弊端。
张显看向郭嘉,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敲了敲桌案。
“奉孝问到了关键,工分制,确有其局限性和风险。
其一,它高度依赖县衙的信誉和物资保障能力,故虑虒首要之务,便是大力发展生产,确保粮、布、盐、煤等基本物资的充足稳定供应。
其二,兑换比例力求公平稳定,由工曹、仓曹、户曹共议,公开公示,接受监督,若有调整,必提前说明缘由。
其三,工分制并非完全排斥钱币,民间小额交易、与外来商旅的买卖,仍可使用钱币。
县衙亦在桃源酒、煤炭外销中获取大量钱币,用于采购虑虒无法自产之物资,或支付给外来工匠等。
工分制主要在官营产业和大型工程内部循环,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一种补充和过渡手段,而非彻底取代钱币。
待虑虒商业更繁荣,钱币流通更充足,或可逐步调整,增加钱币支付比例。”
采用工分制是因为工分制方便吗?
不啊,其实用钱才是最方便的,但虑虒有铁有煤,就唯独没有铜无法自铸钱币。
桃源酒的生意每次带回来的都是少量的铜币大量的金饼。
总不能直接在虑虒推行金币吧,那就有些太奢侈了。
他坦诚道:“此制如履薄冰需时刻警惕,然虑虒初立,人口多流民新附,家无余财,钱币体系脆弱。
工分制能迅速将其组织起来,投入生产,换取生存所需,避免其因无钱而无法参与建设或陷入困顿,它是一剂猛药,亦是一根拐杖,待虑虒根基稳固,百姓家有余财,商业流通顺畅,这根拐杖自当慢慢放下。”
张显的坦诚剖析和清晰的利弊认知,让荀彧和郭嘉都暗自点头。
此人不仅有想法,更有清醒的头脑和对现实的深刻把握。
“中郎将思虑深远,嘉佩服。”郭嘉难得地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