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太行 (第3/3页)
道专供车马快速通行,辅道供行人避让、歇息!是不是就彻底打通这此处的瓶颈?”
他一边说,一边用随身携带的炭笔,在一块相对平整的岩壁上飞快地勾勒出改造方案的草图。
拓宽、降坡、分流、加固危岩、清除障碍……一个化天堑为通途的蓝图,在他实地勘察的印证下,越发清晰可行。
当张显一行人终于登上十八盘之巅,回望脚下那如同巨大伤疤般盘旋而上的险道时,尽管疲惫不堪,但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一种征服者的光芒。
张显站在最高处,山风鼓荡着他的衣袍,他俯瞰着来路,心中默算着拓宽方案、工程量和所需时间。
‘人力开凿可能太慢了’
他心下所想。
——
晋阳城的轮廓终于在地平线上清晰起来,夕阳的余晖给古老的城墙镀上一层疲惫的金红。
当张显一行风尘仆仆的身影穿过巍峨的北城门时,连胯下神骏的墨影都忍不住打了个沉重的响鼻,鬃毛上沾满了太行山深处带来的尘土与草屑。
整整一个月的跋涉,穿行于绝壁栈道、攀爬过陡峭盘道,餐风露宿,勘察、测量、思考……身体和精神都绷紧到了极致。
此刻踏入平坦的晋阳街道,感受着脚下夯土的坚实,张显只觉得一股深入骨髓的倦意排山倒海般袭来。
他挺直的腰背依旧如标枪,但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惫,如同山涧的湿气,沉甸甸地压着。
“主公,直接回府?”护卫队长的声音也带着沙哑,关切地询问。
“嗯。”张显只应了一个字,声音低沉。
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张能彻底放松紧绷神经的床榻,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以及片刻无人打扰的宁静。
回到那座由王氏旧宅改造、如今作为中郎将行辕的府邸,张显几乎是挥退了所有问候的仆役,径直走向后院的寝房。
温热的水汽氤氲,驱散了山间的寒意,也带走了附着在皮肤上的尘土和疲惫。
他把自己沉入注满热水的巨大木桶中,温烫的水包裹着每一寸酸痛的肌肉,紧绷的神经终于缓缓松弛下来。
一觉,他睡得是昏天黑地。
醒来时,已是第二日的午后。
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身体的疲惫感消减了大半,但精神上那种长途跋涉后的钝感仍在。
张显没有立刻起身,只是安静地躺着,任由思绪在空茫中漂浮了片刻。
然而,这难得的休憩并未持续多久。
傍晚时分,当张显用过迟来的午膳,正打算在庭院中散散步,彻底活动开筋骨时,荀彧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月洞门外。
他依旧是一身整洁的深青色官袍,步履沉稳,只是眉宇间也带着连日操劳的痕迹。
“主公。”荀彧拱手行礼,声音温和。
“晋阳诸事尚算平稳,然有几件紧要文书,还需主公过目定夺。”
张显看着荀彧手中那不算太厚、却显然分量不轻的一迭文书,心中那点刚浮起的闲适瞬间消散。
他无声地叹了口气,脸上却没有任何推拒之色,只是点了点头转身朝书房走去:“文若也是操劳了。”
书房内清香缭绕。
案几上,他离开前堆积的文书已被荀彧处理得井井有条,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但此刻,又新增了数份,被荀彧郑重地放在最上面。
张显在案后坐下,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拿起最上面一份。
是来自虑虒的秋粮入库最终汇总,当他看到那以“万石”为单位、触目惊心的庞大数字时,连日来的疲惫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驱散!
手指划过纸面那代表着粟麦瓜菽的条目,指尖似乎能感受到那堆积如山的谷物沉甸甸的分量。
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丝欣慰的弧度,这沉甸甸的丰收是虑虒的根基,更是他所有计划的底气!
“也是难为公至一人操持虑虒诸事了!这秋收之粮属实让人振奋。”张显的声音带着由衷的喜悦,将文书递给荀彧。
“即刻拟文告知公至,虑虒诸事继续照既定方略施行,新垦之地务必于入冬前完成水利修缮。
另,甲虒营冬衣、犒赏,按最高规格拨付,钱粮自虑虒仓廪出!”
“诺!”荀彧应下,眼中亦有欣慰。
放下虑虒的捷报,下一份文书的凝重气氛扑面而来。
是陈纪呈报的太原郡吏治整肃首轮结果——榆次县令周闵及一干涉案吏员落网详情,以及那份引发全郡震动的《考选举荐新规》正式公文。
张显仔细翻阅着涉案名单、审讯要点以及新规的具体条款,尤其是看到那份“唯才是举不问出身”的告示副本时,他眼中稍稍闪过一丝期许。
如今太原已定,他需要大量的文员干吏,也不知道这‘招贤令’能带来多少惊喜。
“陈元方行事果决,甚好。”张显提笔,在陈纪的呈文上朱批。
“涉案官吏,依律严惩,家产充公,以儆效尤!考选一事着重慎重推行。
首重品性所募之人提前背调做好,此事着功曹署与狱曹全力督办,所需钱粮、场地,郡府全力支持!”
处理完陈纪的文书,第三份则来自并州刺史丁原。
措辞看似客套询问秋防事宜,字里行间却隐隐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和不安。
张显在太行山中时,虑虒的巨大丰收和太原郡的吏治显然已传到了雁门以至丁原都有些坐不住了。
张显看着那份公文。
他略一沉吟提笔回复,语气不卑不亢:“劳使君挂念,并北秋防甲虒营已部署妥当,匈奴胡骑若敢南窥,必使其有来无回”
行文绵里藏针,既表明了实力,也堵住了丁原可能借题发挥的口子。
书写后,他还拿给了荀彧看了看,自己这文笔虽然多有锻炼,但在一些深谙官场之道的人眼中还是有些稚嫩。
荀彧接过品鉴了一番,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提笔更改了文中一些句式又递还给了张显。
“主公,这几处如此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