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改编俘虏部队 (第2/3页)
老爷?”
………
一个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如同重锤,敲打着俘虏们麻木的心。
“我们解放军不一样!”
干部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强烈的感染力,“我们打仗,是为了啥?是为了天下像台上这些大爷大娘一样的穷苦人!”
“为了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负!”
“我们队伍里,官兵平等!干部吃啥,战士吃啥!一切缴获要归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我们的战士,是为人民扛枪打仗!是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你们想想!你们在国民党那边,是替谁卖命?”
“是替四大家族!替地主老财!替那些喝你们血的官僚!”
“你们死了,抚恤金能落到你们爹娘手里吗?”
“现在,解放了!你们自由了!愿意回家的,我们发路费!愿意留下的,欢迎加入我们人民解放军!”
“一起打老蒋!为穷人打天下!为自己挣一个好前程!”
忆苦思甜,诉苦挖根,思想引导,政策宣讲……
许多人开始认真思考,眼神中的茫然和恐惧,渐渐被一种新的、带着希望和挣扎的光芒所取代。
“第三步:甄别转化,融入熔炉!”
自愿留下的士兵,被打散编入各旅新兵补充营,开始进行基本纪律教育和解放军传统教育。
炮手、汽车兵、电台兵、军医……这些宝贵的技术人才被单独甄别出来。
政工干部反复宣讲解放军的优待政策,强调技术报国、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军官层面:这是最难啃的骨头。
甄别工作慎之又慎。
对于思想顽固、劣迹斑斑、有血债的军官,经查实,直接移交军法处审判处理。
李云龙本人也并非完全置身事外。
他深知自己的“威慑力”对这些旧军官的特殊作用。
一天下午,他带着魏大勇,突然出现在关押原254团副团长王振彪的临时禁闭室。
王振彪是个典型的旧式军人,四十多岁,黄埔分校出身,对楚云飞忠心耿耿,在俘虏中颇有影响力,但态度顽固,拒绝合作。
“王副团长,日子过得挺清闲啊?”
王振彪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楚云飞跑了,你知道不?”李云龙慢悠悠地说。
王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