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转型之路 (第2/3页)
云曦的字迹:“给小凯的学员们”。
青禾体校的训练馆飘着橡胶味。朱凯旭站在跨栏前,手指蹭过栏架的金属边缘——和国家队的训练架一样的高度,只是刷成了明黄色。
胡云曦靠在门口,抱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聘用合同补充协议》《学员安全责任书模板》和她连夜查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服务规范》。
“凯哥!”三个穿红色训练服的小孩从器械区跑过来,扎马尾的女孩拽他衣角,“陈教练说你要教我们跨栏!”
朱凯旭蹲下来,女孩发梢沾着草屑——和他带省队后备队时那些孩子一个模样。
“先考你们个问题。”他指了指栏架,“跨栏时前腿要怎么摆?”
“像小燕子飞!”戴眼镜的男孩抢着说,“你去年开放日教过!”
胡云曦翻着合同,耳尖却竖着。朱凯旭的声音混着孩子们的笑,比赛场上的呐喊轻软,像春风吹过稻穗。
她抽出钢笔,在合同“乙方义务”那页画了道线——原句是“教练需配合甲方参与宣传活动”,她在旁边补了:“宣传内容需与教学相关,单次时长不超过两小时,每月不超过三次”。
“朱教练,这是初步拟的合同。”体校张主任从办公室出来,手里的文件夹夹着片玉兰花瓣,“我们也是第一次招专项教练,有不合适的地方您尽管提。”
朱凯旭接过合同,目光扫到“课时费结算”那栏。
胡云曦凑过来,指尖点在“次月15日前”几个字上:“建议改成'教学任务完成后7个工作日内',避免拖延。”
她从牛皮纸袋里抽出份文件,“这是我整理的《体育教练聘用合同常见风险点》,您看看第3条关于培训费用的约定。”
张主任推了推眼镜,翻到胡云曦标黄的部分:“乙方不得擅自收取学员额外费用”后面加了“甲方需在合同中明确可收取的费用项目及标准”。
他抬头笑:“胡律师考虑得真细,我们之前确实没写清楚。”
孩子们在栏架间跑来跑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