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深入调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深入调查 (第1/3页)

    六月八日清晨五点半,胡云曦蹲在厨房给保温杯灌蜂蜜水,陶瓷杯沿沾着半滴琥珀色蜜珠。

    朱凯旭穿着浅灰运动裤靠在门框上,手里捏着个玻璃采样瓶——是昨夜她翻遍厨房,从装杨梅酒的坛子里挑出来的,瓶身还留着酒渍,被他用小苏打泡了半宿。

    “张教授说井水要装到八分满。”他把瓶子放进她帆布包侧袋,指腹蹭掉她鼻尖沾的蜂蜜,“我把后备箱清了,你带的采样盒、密封袋都垫了软毛巾。”

    胡云曦把温好的蜂蜜水塞给他,包带勒得肩膀发疼——里面除了法律文书,还塞着赵明远从实验室借的PH试纸、朱凯旭连夜打印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周秀兰孙子昨夜发来的定位截图:青山村东头老槐树,树杈上系着红布。

    六点整,赵明远的银色轿车停在单元楼下。他摇下车窗,副驾驶堆着一摞档案袋,最上面的标签写着“恒远化工2021-2023年环评报告”。

    “市档案馆排了半小时队。”他把方向盘上的早餐袋递给胡云曦,是她常吃的荠菜包,“我查了,恒远的排污许可证去年十二月续期,审批文件里监测点全在厂区东侧——可青山村的水井在厂区西北,直线距离不到五百米。”

    胡云曦咬了口包子,热乎气扑在睫毛上。她抽出环评报告,第三页监测布点图上,蓝色三角标记像串被扯歪的珍珠,全挤在远离村庄的山坳里。

    “张教授说,这种布点方式会避开村民实际用水区域。”

    她翻到附件,监测数据里重金属含量全标着“未检出”,“可周秀兰说井水发苦,刘二柱家孩子查出血铅超标,这中间肯定有问题。”

    车子驶上乡道时,晨雾还没散。胡云曦把采样瓶拿出来,用酒精棉片擦了三遍。

    车窗开着,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化学药剂味,像过年放完鞭炮后留在空气里的火药渣。

    “前面左转。”赵明远指着挡风玻璃上的红布标记,“周秀兰的孙子说,老槐树底下有个石墩,她会把井水样本藏在石墩下的陶罐里。”

    老槐树的枝桠扫过车顶,投下的阴影里,石墩果然裂着条缝。

    胡云曦蹲下去,指尖触到陶罐的凉,里面装着半瓶浑浊的井水,瓶身贴着张便签:“六月七日晨五点取,刘二柱家井。”

    “这是第三户的样本了。”她把瓶子放进采样盒,盒底垫着朱凯旭剪的旧运动服,“周奶奶说王阿婆家鱼塘的水也攒了两瓶,藏在灶房的米缸里。”

    村道拐过弯,几间青瓦白墙的房子出现在眼前。

    最东头那家的窗户钉着木板,碎玻璃渣散在泥地里——是王阿婆家。

    胡云曦刚要敲门,门“吱呀”开了条缝,露出周秀兰灰白的发顶。

    “快进来。”老太太攥着她手腕往灶房拉,围裙兜里鼓鼓囊囊,“我把死鱼冻在腌菜坛里了,二柱家小孙女的诊断书在炕席底下。”

    灶房里飘着酸白菜味,米缸旁堆着三个塑料瓶,装着深绿色的鱼塘水。

    胡云曦拧开瓶盖,水里浮着片死鱼的鳞片,在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