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三月的广东 (第2/3页)
戈待旦,浴血巡海,自登莱南下靖清海氛,破浪数千余里。
论战力、论功勋、论陛下亲兵嫡系之分…本应列阵于天子驾前,一展英姿,受天下瞻仰!如今却只能在这岭南一隅……扼腕南海,徒呼奈何啊!”
这番话,表面上是感叹,实则每一句都像一把隐形的巴掌,狠狠地扇在在座广东诸人的脸上,基本就是指着他们的脸骂他们无能了!
胡应台感觉自己的脸颊微微发烫,他端起手边的青瓷盖碗,借着低头喝茶的动作,极快地掩饰住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与暗恼。
这位胡军门,是深谙诛心之道啊!天津水师不能参与阅兵成了“憾事”,那潜台词是什么?
岂不是明指他胡泽明和他麾下的水师是因为在广东“收拾烂摊子”,才失去了这份无上荣光?
这“扼腕南海”四个字,更直接将广东这“烂摊子”的责任,无声地扣在了他们这些主政地方的大员头上!
他定了定神,放下茶盏,努力挤出几分理解和宽慰的笑容:“胡军门拳拳报国之心,忠君之念,本督感同身受。然事有轻重缓急!
天津水师奉旨南下,肩负陛下扫清海氛、安定南疆之重托,千里驰援,屡立战功,此乃不世之功勋!”
“陛下慧眼如炬,遣军门至粤,实乃信赖有加,倚为海疆柱石。能在天子脚下受阅固然荣光,然于国朝危难之际,替陛下分忧,镇守门户,剿灭奸宄,此责之重,此行之荣,又何尝逊于受阅?
胡军门不必过谦,广东上下,皆感恩戴德!”
胡应台这番话,姿态摆得极低,言词恳切,将胡泽明的“遗憾”捧成了“替陛下分忧”的荣誉,试图缓和气氛,并将双方置于“共同为国”的层面。
胡泽明微眯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利用陛下阅兵之事震慑地方官员的目的已经达到,也就不必再多费口舌。
他放下茶盏,目光陡然变得锐利,扫视全场:“不过,陛下北伐,犁庭扫穴,乃国之大事!我等身为臣子,虽不能亲赴北疆杀敌,但亦当为陛下分忧,为大明开疆拓土,涤荡海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